又快到端午节了,大家是不是已经在准备包端午节粽子了呢?

在我的家乡,端午节是必吃粽子的,而且传统的家庭还都会制作碱水粽子。

这个估计很多的南方朋友们都是比较熟悉的。而这几天父母就在为制作碱水粽子而忙碌着。

因为制作碱水粽子,其灵魂就是碱水。有了碱水煮的粽子,不仅更为软糯香浓,而且颜值也很高,淡黄色的粽子,看起来更有食欲。

那你们的家乡,都是用什么制作碱水呢?在我的家乡这边,碱水的材料其实很普通,就是一株名为“布惊”的植物。

它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密码,更承载着客家人千年迁徙的文化记忆,有着诸多意想不到的用途,被尊称为“客家守护神”。

一、关于布惊的传说

相传,在客家人漫长的迁徙历程中,面临着疾病、蚊虫侵扰等重重困境。

某次迁徙途中,族人因水土不服而患病,一位老者偶然发现,一种开着紫色小花的植物煮水饮用后,能缓解不适。

这种植物便是布惊。此后,布惊便成为客家人迁徙行囊中的必备之物,不仅能治病驱蚊,还能用于烹饪。


它如同迁徙路上的生命之光,守护着客家人一路前行,逐渐融入客家文化的血脉,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

二、认识布惊

布惊,学名牡荆,是马鞭草科牡荆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其植株高度通常在1 - 5米,枝叶散发着特殊的清香。


叶片为掌状复叶,小叶呈披针形,边缘有粗锯齿。夏季开花,圆锥花序顶生,淡紫色的小花密密匝匝,宛如繁星点缀枝头,极具观赏性。到了秋季,会结出黑色的小坚果。

布惊对环境适应性极强,多生长在山坡、路旁、灌木丛中,是山野间常见的植物。


在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客家人聚居的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广泛分布。

三、布惊的多元用途

在饮食领域,布惊最广为人知的用途便是制作碱水粽子。客家人采摘布惊的枝叶,晒干后烧成灰,过滤出富含碳酸钾的碱水。

用此碱水浸泡糯米,不仅能使粽子更易成型,还赋予粽子独特的清香,口感软糯且不易变质。

在我的家乡这边,虽然不是客家地区,但也一直都是流行用布惊树的枝叶烧成灰,然后多次过滤来制作碱水。


而且步惊不仅可以制作碱水,它还可以食用的,最常见的食用方法就是布惊嫩叶可制成布惊茶,口感甘醇,有清热解暑的功效,这也是过去广大客家人夏日必备饮品。

另外,在药用方面,布惊堪称天然的“良药”。中医认为,布惊具有祛风解表、抗菌消炎等功效。

其根、茎、叶、籽均可入药,对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风湿骨痛等病症有一定疗效。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牡荆(布惊)“苦,温,无毒。主风湿,肢节痛,洗盗汗,风疮疥癣”,说明其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自汗盗汗以及皮肤病等。

还有《名医别录》提到布惊“主除骨间寒热,通利胃气,止咳逆,下气”,阐述了其在调理脾胃、止咳平喘方面的作用。

而在《岭南采药录》称“解暑,祛风,除痰。治伤寒头痛,发热,食滞”,进一步明确了布惊在治疗外感病症及食滞方面的应用。


民间常用布惊枝叶煮水洗澡,可预防和治疗皮肤病,还能起到驱蚊止痒的作用,是天然的“驱蚊剂”。

在文化与生活层面,布惊更是意义非凡。作为客家人迁徙文化的象征,每逢传统节日或重要仪式,布惊常被用作祭祀用品,表达对祖先的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此外,布惊还可用于酿酒,布惊酒香气醇厚,具有保健功效,深受客家人喜爱。

又到了一年端午节时,你家乡制作粽子吗?如果也想吃美味的碱水粽子,那也可以去山里采摘一些步惊树的枝叶,晒干了烧成灰,就能过滤得到碱水了,然后用它煮碱水粽子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