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阳气者生,失阳气者亡”,要注意固护阳气。
书上说“得阳气者生,失阳气者亡”,意思就是说阳气充足的人,气血、津液生化、运化才好,五脏六腑功能正常发挥,抵御病邪的能力就会很强,人就会很健壮。如果阳气不足呢,人就会生病,阳气一旦被耗尽,人就会亡。
你看书上10个字就说明了阳气是多么重要。怎么固护阳气?其实已经老生常谈了,内经说得很明白,要天人合一,顺应自然。
比如说夏天阳气浮在外面,要固护阳气,就是不要让阳气过多的耗散,不要经常大汗淋漓,这样会气随汗失,比如少吃生冷,就是固护中焦阳气等等
人的阳气越足,身体就越好,阳气越虚,阴气就越盛,人的自然多病。
如果你身上已经很多病了,失眠,头晕,出冷汗,腰膝酸软等,阳气已经很弱了,就不要过多地发汗、疏肝、泻下。因为发汗、疏肝、泻下都是让阳气向外、向下发散,是以损伤阳气为代价的。
阳气如何回护?就要用温热药,比如干姜、肉桂、巴戟天、附子等。比如四逆汤,可以“回阳救逆”,阳回到身体里,就像大自然出太阳一样,你看早上,没出太阳时,到处是灰蒙蒙一片,阴冷阴冷,太阳一出,阴霾自动消退。
人在四十岁前,吃多少冰的东西,再折腾,身体也什么毛病,不就是阳气足吗?到了四十岁之后关节痛,头晕、耳鸣、腰酸背痛,好家伙,病全都跑出来了。不就是阳气不足,管不着阴了吗?阴邪就跑出来乱搞。
这时候就要用阳药,增加身体的阳气,让他有能力“管着”阴。比如一患者全身水肿,抽水、利尿均未见效,爪甲、唇齿憔枯槁、有拘紧感、额部黧黑,先用独活寄生汤+附子、桂枝等,温阳解表疏通经络,使经络疏通,气血畅行,用完第一次药后,患者反馈全身拘紧感消失,说明经络舒通了,再用济生肾气芄加减,峻补肾阳,温阳利水。
结果全身水肿一应消退,爪甲、唇齿也润泽,胃口大开,他说,这药终于吃对了。
按:这个案例就说明,回阳之后,身体内阳气充足,就能把阴管着了,那么阴(水湿)就不会跑出来,水肿就消退了,肾阳恢复了,就可以帮助脾阳消化食物,结果胃口就大开,胃口开,
气血涌,血有润濡的作用,所以爪甲、唇齿也润泽,所以阳气一升,水湿自退,是不是这个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