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冲突告一段落,目前双方还各自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从已经达成的停火延长协议来看,双方5月18日之后再战的意愿都不强烈。更重要的是,印度军方和新德里已经用“一场完全胜利”给了克什米尔游客袭击事件一个强有力的说法。而由于雨季即将来临,印度方面已经下令,重新打开印度河上游大坝的水闸。这等于是彻底解除了下游的巴基斯坦水资源危机和电力供应短缺风险。
分析认为,未来数月,印巴再次爆发军事冲突的概率很低,接下来,舆论战将是双方的主要对抗形式。另外,印度已经开始秋后算账了,对那些在本轮印巴军事冲突期间支持巴基斯坦,并为其提供军事和外交支持的国家实施严厉制裁。综合印度媒体相关报道看,新德里这次先对巴斯基坦的两个兄弟国家开刀了。一个是向巴斯基坦提供武器资源的土耳其,另一个是声援巴方的阿塞拜疆。
印度媒体称,印度对巴基斯坦展开“辛杜尔行动”后,土耳其和阿塞拜疆两国迅速表态支持巴基斯坦,导致印度与上述两国的外交和贸易关系恶化。这种敌对情绪还迅速蔓延到印度民间层面。很多印度的普通民众,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呼吁抵制土耳其产品、服务及旅游。在印度官方和企业加入后,对土耳其和阿塞拜疆抵制行动,升级为更大范围的决裂。
印度民航部在一份命令中表示,出于对国家安全考虑,决定撤销土耳其切莱比公司旗下印度机场服务公司的合约。此外,包括尼赫鲁大学、贾米亚大学在内的多所印度著名大学也加入制裁队伍,宣布暂停与土耳其教育机构的联系合作计划和学术交流活动。5月16日,具有代表性的125家印度贸易公司集体决定,印度商界将彻底抵制与土耳其和阿塞拜疆的所有贸易和商业关系。
消息出来后外界猜测,新德里的下一个制裁目标会是中国吗?要知道开战首日,击落印度空军6架战斗机的巴基斯坦武器(歼-10C、霹雳-15导弹和HQ-9B防空导弹)都是来自中国。相比土耳其提供的无人机和炮弹,巴基斯坦军队81%的现役武器装备都是“中国制造”。但是对新德里而言,中国(经济和军事)体量太大了,以至于让印度无从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