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是吃草根、甚至挨饿,也要拥有自己的核武器!”
5月7日,印巴冲突再次爆发,但没承想,最先出手的印度在国际上闹出了一个大笑话!
本来他是主动出击的,但还没等到出击成功,一架接着一架的顶级战机就被对方击落。
不仅如此,不少印度的军人也成为了俘虏。
而其中关键因素就在于,巴基斯坦的战机是从中国买来的歼10c!
这款战斗机虽说不如印度最先进战机“阵风”的名气大,可是这次成功将对方击落。
这无疑彰显了中方实力,不过真正不可忽视的,还是巴基斯坦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国!
众所周知,战争中最有力的无疑就是核武器。
而全世界那么多国家,目前也仅仅只有9个国家拥有,而巴基斯坦就是其中一个!
这也不得不让人好奇,经济总量仅为印度1/8、人均GDP不足1500美元的这个小国,到底是如何拥有的核武器呢?
难道也是别国赞助的吗?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维普期刊】【界面新闻】【新华社新媒体】【百度百科】【参考消息】(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1、夹缝生存中的突围
恰恰相反,巴基斯坦能拥有核武器没有依靠其他任何国家,完全就是自己造出来的。
但他们当年之所以坚持造核武器,从一定程度上而言,其实是被逼的!
自从当年印巴分治后,战争就成了双方之间最常见的话题。
单单是因为克什米尔双方而爆发的战争就已经一次接着一次。
而随着印度的逐渐强大,巴基斯坦则被逼到了死角。
尤其是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成为了一个极大的转折点。
印度直接支持东巴基斯坦独立为孟加拉国,导致巴基斯坦领土被生生撕裂。
这场惨败让巴基斯坦军方意识到:
“在常规军力无法与印度抗衡的情况下,核武器将成为维护国家生存的最后屏障。”
时任总理阿里·布托在联合国大会上悲愤宣言:
“即使我们吃草啃树皮,也要造出原子弹!”
此时印度已启动“微笑佛陀”核计划,1974年完成首次核试验。
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主席穆尼尔·艾哈迈德回忆:
“当印度核爆消息传来,整个会议室陷入死寂。我们知道,没有核武器,巴国将永远沦为印度的附庸。”
于是,在重重夹缝之中,巴基斯坦想要制造核武器的决心越发坚定。
但除了在经济上面临着挑战,最关键的问题是人,没有相关的人才,谁来制造呢?
为了培养人才,他们几乎把全部的财力都用在送年轻人出国留学,去国外学习先进技术。
另一方面则用来邀请专家,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大多数的人才一走就不再回来。
他们不愿意再回到这个贫穷被人看不起的国家,这让巴基斯坦当时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直到1976年,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巴基斯坦的局面!
2、核武诞生的关键人物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如今有着巴“核弹之父”和“导弹之父”之誉的阿卜杜勒·卡迪尔·汗。
虽然在巴基斯坦国内,卡迪尔汗至今被称为英雄,但说起他为国家制造核武器的经历,却并没有那么光彩!
卡迪尔汗出生在统一的印巴,但在他成长的过程之中,亲眼看着国家四分五裂,以及各自之间成为仇敌。
本来他们一家人居住在印度地界,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被迫移居巴基斯坦地界。
那时他16岁,和家人一起从印度出境的时候,边防卫兵却直接抢走了哥哥送给他的笔。
这件事成为了其人生很大的转折点,那种屈辱感让他发誓,自己以后要助力巴基斯坦发展起来。
而他也不是说说,少年就初现科学天赋的他一路读到博士。
36岁那年,他进入了荷兰著名的物理动力学研究实验室。
而这里,正是核武器重要燃料浓缩铀的研发机构。
里面的内容可以说都是机密,但为了帮助自己国家发展,他利用职务之便对其中的一些机密进行了窃取。
虽然最后也一步步暴露,但他动作也相当快,在对方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带着孩子和荷兰的妻子回到了巴基斯坦。
1976年,在巴基斯坦人对于核武器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的出现就仿佛黑暗中的一束光。
他迅速被任命为巴基斯坦核计划的核心负责人,开始着手建立核研究实验室。
在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卡迪尔・汗面临着资金短缺、设备不足的困境。
巴基斯坦政府虽然大力支持核计划,但由于国家经济实力有限,能够提供的资金远远无法满足核研究的需求。
卡迪尔・汗不得不四处奔走,寻求国际援助和合作。
克服重重困难之下,终于在 1978 年,巴基斯坦成功制造出了第一台国产气体离心机。
然而,离心机的成功制造仅仅是核计划的第一步,接下来还需要解决铀浓缩的难题。
卡迪尔・汗和他的团队在缺乏先进仪器的情况下,采用了一种 “土法炼钢” 的方式。
他们利用从国外采购的二手设备,经过改造和组装,搭建起了一套简易的铀浓缩装置。
在铀浓缩过程中,他们面临着铀原料供应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卡迪尔・汗通过秘密渠道,从一些非洲国家购买了少量的天然铀矿石。
但这些原料远远无法满足核计划的需求,于是他又开始尝试从国内的铀矿中提取铀原料。
经过不懈努力,他们终于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整的铀浓缩体系。
当然,对于卡迪尔汗的行为,国际社会也并未坐视不管,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其进行严重的经济制裁和外交孤立。
但是卡迪尔汗并未退缩,他们做起了地下工作。
就这样,20多年后,也就是1998年,随着沙漠中一朵蘑菇云的出现,巴基斯坦的核武器制造终于迎来了光明。
不仅如此,如今,巴基斯坦的核弹头甚至与印度持平。
但两者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非法拥核者!
3、合法与非法之别
其实不论是巴基斯坦还是印度,当初他们开始制造核武器时,就曾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
而区别合法与不合法的背后,则是当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历史烙印。
1968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横空出世,而其中的硬性规定则决定了,世界上只有5个国家拥有核武器是合法的。
其中,规定是这样写的:
“1967年1月1日前制造并爆炸核武器的国家为合法拥核国!”
显然,按照这些规定来看,符合条件的只有美、俄、英、法、中这5个国家。
不过如此的划分并非基于技术标准,而是冷战时期大国利益的妥协。
美国默许英国、法国拥核,苏联承认中国地位,本质是巩固超级大国对核秩序的控制。
例如,美国在1980年代对巴基斯坦核计划采取 “选择性失明”,以换取其对抗苏联的地缘支持。
这种双重标准使 NPT 成为大国工具,而非普世规则。
而除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之外,以色列、朝鲜这两个国家也同样是非法拥有核武器。
其中,朝鲜能够拥有核武器,则是因为其背后曾有苏联这个大国的支持。
相比于巴基斯坦,其造核之路没有那么困难。
再加上其内地丰富的铀资源,相反更加顺利一些,不过其真正进行核试验则要晚了很多。
因为是在2006年,是9个国家中拥核时间最晚的一个国家。
而另一边的以色列,则是被国际上普遍认为拥有核武器。
但他们自己并不承认,甚至当年联合国派人调查还遭到了阻挠。
曾有一段时间,关于伊朗拥核的传言也十分激烈。
但目前,并没有明确信息能够确认其已经拥核。
就在5月12日,以色列外长还表示:
“以色列绝对不允许伊朗拥有核武器,伊朗的铀浓缩设施必须被拆除!”
巴基斯坦的核武之路,既是小国在霸权夹缝中求生存的悲壮史诗,也是人类集体安全机制失效的残酷注脚。
正如伊斯兰堡战略研究所报告所言:
“我们的核按钮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不被征服。”
在这片诞生过佛陀与泰戈尔的土地上,核阴云何时消散,答案或许藏在人类能否超越“以暴制暴”的古老逻辑之中。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来源:【维普期刊】【界面新闻】【新华社新媒体】【百度百科】【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