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道同者,千里亦是咫尺

2025盐城投资环境说明会

将在今天举办



在这风暖昼长

万物并秀的美好时节

走进盐城

相聚世界自然遗产地、国际湿地城市

黄海湿地万鸟翔集

千里海疆林海绵延

湖荡湿地生机勃勃

此时风光正好


汇通江淮之气概、畅达黄海之辽阔。盐城这座镌刻红色基因的光荣之城,是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城市,是江苏省重点支持建设的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这里,地处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江苏沿海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的黄金交汇点,是江苏省海岸线最长、海域面积最广、滩涂湿地最多、海洋资源最丰富的城市,拥有地处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区域面积大的空间优势、集疏运体系完备的综合物流优势、“风光火气氢”一体发展的综合能源优势、绿色生态宜居的环境优势,以及一流的营商环境优势。2024年,盐城地区生产总值达7779.2亿元、位居全国第39,工业经济超万亿元。


人间五月天,浅夏胜春烟


以勇挑大梁的担当和使命

拥抱开放,奋力奔跑

勇当“碳路先锋”

绘就一幅幅

生机盎然、万物生长的

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0 1

沿海崛起的工业万亿之城

黄海湿地的雄浑气魄,多个国家战略叠加的机遇,赋予盐城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底气与动力。近年来,盐城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深耕“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以科技创新助力新兴产业壮大、引领未来产业培育,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2024年,盐城工业经济总量站稳万亿新台阶,“5+2”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均超千亿,23条重点产业链开票销售超73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3%。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也一直是盐城工业发展的核心力量。2024年,全市汽车整车销售超过30万辆,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蓬勃发展,汽车产业规模重返千亿。国内首个大型综合封闭式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正式运行;一汽集团盐城基地全面投产;悦达起亚汽车整车出口累计超36万辆,稳居国内合资车企第一,成为起亚全球战略的核心出口基地。


传统产业是基本盘,盐城深入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大行动”,分产业制定焕新升级工作方案,不遗余力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滚动实施数智化改造6756项,实现规上企业全覆盖,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推进度16.5%,全省第一。今年4月份,省政府在盐城召开全省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工作推进会,全面部署新一轮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更大力度、更高质量推动全省“智改数转网联”工作走向深入。

良好的产业生态持续吸引新集群加速集聚,盐常宿淮光伏集群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湖油气钻采井口装备产业获批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均实现零的突破。盐都智能零部件、射阳新纤维、亭湖环保装备、滨海流体阀门、阜宁环保滤料获批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增数全省最多。


2024年是盐城“科技创新攻坚年”,城市科技创业能力跃居全国第35位,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城高新区在全国排名双双跃升10位。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超560家,新增中国独角兽企业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4家、潜在独角兽企业7家、瞪羚企业5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新增数均创历史新高。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实现两年“翻两番”,总数突破千家,今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22家,全省第1、占比达29.5%。

科技创新加持,让未来产业“照进现实”。盐城锚定“3+X”新赛道(壮大氢能、新一代高效太阳能电池、第三代半导体等成长型产业,布局智能计算、新型储能等潜力型产业),召开长三角人工智能算力发展座谈会,出台算力发展及应用三年行动计划,制订“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机器人行动计划,以先行试验、融合应用助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积极构建“1-3-6”低时延圈,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0 2

向海图强的开放合作之城

地处黄海之滨,面对“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江苏沿海发展等多重机遇叠加,盐城具备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南北互动合作的巨大优势,正在开放合作中从“沿海末梢”走向“开放前沿”。

作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盐城去年又成功跻身上海大都市圈。目前,盐城与长三角地区合作共建园区达14家,其中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是上海市唯一市级层面与外地合作共建的开发区。“十四五”以来,盐城新开工长三角地区亿元以上项目1508个,占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的73.2%,在临港、光明、上海电气等龙头企业带动下,已有600多家上海企业在盐城落地发展。


盐城地处淮河流域入海口,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去年10月份,沿淮5省29市(县)负责同志齐聚盐城,牵头成立淮河生态经济带高新区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发出共同打造淮河黄金水道出海门户倡议,达成港航等区域合作协议,打造长三角河海联动示范区。

积极策应“水运江苏”建设,盐城加快构建公铁水、江海河等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形成通江达海、连通京杭运河、辐射淮河流域的航道体系,加快通港达园水运专支线、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设,畅通盐城海运口岸向淮河沿线城市联通的货运通道,实现口岸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


因海而生、向海图强。去年以来,全市深化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扩大海洋开放与合作,不断释放海洋经济潜力。如今,盐城港“一港四区”全部建成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拥有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26个,港口吞吐量突破2亿吨,跻身全国沿海港口20强。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链方向,盐城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实质化运行“11669”招商新机制,加强境内外招商服务工作,拓展海内外招商新途径。2024年8月,盐城市成功举办跨国公司江苏行——盐城零碳产业园国际合作交流会、跨国公司圆桌会议,并组织赴日韩、欧洲开展“走进跨国公司总部”活动,持续加大与外资总部对接力度。


以跨国合作为支点,抢抓共建“一带一路”及RCEP实施等重大机遇,盐城撬动起全球资源:去年全市实现进出口1653亿元,增幅全省第四,其中进口增幅全省第一;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全省前三,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贸易等新模式进出口超100亿元。法液空、联合利华、法国电力等绿色低碳产业项目加快推进,金鹰赛得利二期等项目成功落地,芬兰挪世航力船舶等项目竣工投产。

“盐诚办”品牌持续擦亮,对标世行新一轮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和国内最高标准,一体推进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个环境”建设,21项自主改革事项列入省2024年度营商环境改革事项清单,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今年,盐城成功入选全国跨境贸易便利化试点城市,成为继南京、无锡之后,江苏第3个获此殊荣的城市,标志着盐城在开放发展领域迈出了坚实步伐,进一步提升盐城的开放水平。

0 3

引领零碳变革的“碳路先锋”

作为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江苏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的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城市、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盐城建成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滩涂风光电产业基地,绿色产业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5%……


盐城所辖海域是全球最具开发价值的海上风场之一,也是江苏打造“海上三峡”的主战场。

近年来,盐城海上风电产业发展迅速,海上风电规模占全省46.9%、全国13.4%、全球7%,海上风电整机产能约占全国40%以上,云集“五大六小”所有新能源开发央企,发展出功能齐全、凝聚特色、优势互补的全国最大规模海上风电产业集群,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标杆。


在碳减排的全球赛道上,盐城正以“破界共生”之姿领跑。位于射阳、大丰、滨海的三大零碳产业园,构建起“绿电直供+区块链溯源”模式,实现园区核心区100%可溯源绿电接入。全国首台“碳中和”海上大兆瓦风机在射阳港零碳产业园下线;全国首座LNG冷能交换中心在滨海港零碳产业园建成;天合光能10GW高效太阳能组件工厂成为光伏行业首家获得TüV莱茵“双零”工厂认证的企业。

以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总抓手,盐城先行先试零碳园区建设,举办全国碳达峰试点建设现场会,发布全国首个沿海零碳园区规范地方建设标准,光伏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纳入国家试点,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脚步不断加快。“大丰港绿电直供国际合作绿色低碳产业园示范项目”“绿氢制储运用一体化示范项目(一期)”入选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为应对欧美国际贸易“碳壁垒”提供解决方案。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盐城率先出台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推广“监察+诊断+改造”新模式,新增国家绿色园区3家、绿色工厂11家,分列全省第一、第三,2024年节约能耗10万吨标煤以上,全市能耗强度下降6.7%,全省第三;“十四五”以来累计下降16.2%,提前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风光”无限,创新延展亦无限。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作为全市创新“核中之核”,聚焦“风光氢储碳海农”七大领域进行一系列创新实践,已集聚高水平科创项目35个、大院大所项目6个、央国企项目5个和行业龙头企业4家,创成国家级创新中心1个。

0 4

诗意盎然的国际湿地城市

作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双国际名片的生态之城,盐城以黄海湿地为基底,探索出生态修复与价值转化的创新路径。

自2024年11月中国对韩国公民实行30天入境免签政策以来,距离韩国首尔770多公里的盐城迅速成为韩国游客热门目的地。今年我市出台进一步加强与日韩开放合作的若干措施,从贸易投资、产业协同、人文交流等多维度精准发力,推动与日韩的开放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全力打造区域对外开放新高地。今年1至4月,盐城空港口岸累计验放出入境韩国籍人员6500余人次,同比增长61.9%。


中韩双语标识、韩企集聚区、地道韩式料理、沉浸式韩服体验……盐城在丰富供给、提升服务上全面发力,下功夫吸引更多海内外“头回客”和“回头客”。在国内外社交平台上,盐城正成为网友们心中的宝藏城市。

盐城全力打造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全省第一,自然岸线保有率全省第一,条子泥观鸟、黄海森林公园“森”呼吸等黄海湿地特色旅游吸引众多游客。2024年盐城文旅收入增幅全省第一,全年接待游客超6500万人次、增长30%以上、增幅全省最高,获评“文旅美誉度领军城市”称号。


绿水青山诠释生态之变,探索实践折射发展之变。全面践行多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盐城从未停止脚步。

通过退渔还湿、滨海滩涂修复等工程,建成全国首条滨海湿地生态防护廊道;黄海湿地入选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典范;互花米草治理面积占全国五分之一;候鸟种类新增5种,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通过“生态修复—碳汇增容—金融赋能—产业反哺”的闭环机制,盐城将“盐田稻米”“湿地碳汇”等生态品牌与麋鹿、丹顶鹤IP串联,取得综合多元效应。


盐城黄海湿地生态银行开展“绿色金融+湿地修复+蓝色碳汇”项目试点,推出全国首单“湿地碳汇贷”,授信2亿元专项用于蓝碳资源开发,并依托“生态银行”试点推动碳汇交易,先后推出全省首单“海洋蓝色碳汇贷”“林果树碳汇贷”等碳金融创新产品,年交易额超5亿元,带动超30亿元社会资本投入生态治理。

乘风破浪,逐梦奋进

盐城锚定“强富美高”总蓝图

全面推进“四个三”工作布局

充分释放

“天蓝地绿基因红、有地有人有机遇”

显著优势

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激活力

以绿色促转型,以低碳树标杆

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

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来 源:盐城发布

编 校:徐碧莲

责 编:张宏伟 黄 燕

审 核:刘友华 樊 颖

声 明:凡“射阳发布”原创稿件,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部分稿件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射阳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15-89290569 0515-82486228

点个「在看 赞」再走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