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夏天的上海滩,南京路上有家红火的白熊西餐厅突然挂出"歇业"招牌。
老板潘德明把账本往抽屉里一锁,揣着变卖家当的银元就追着一群年轻人往南跑。
这事搁现在就像米其林大厨突然辞职去送外卖,把街坊四邻惊得直咂嘴。
原来潘德明在《申报》上看到"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的新闻,八个热血青年要徒步走遍亚洲"给中国人争口气"。等他追到杭州入伙时,队伍已经走散大半。到了越南清化,连发起人都打退堂鼓,只剩这个穿西装打领结的餐馆老板孤零零站在雨里。
街边茶馆的华侨老头直摇头:"后生仔,回家讨老婆吧,这世道不是你们玩得转的。"可潘德明转头买了辆二手自行车,车筐里塞满地图和笔记本,从此开启了中国近代最传奇的环球壮游。
要说潘德明这趟环球旅行,简直比唐僧取经还惊险。
在印度丛林里被老虎盯梢,他愣是举着煤油灯跟畜牲对瞪半小时;阿拉伯沙漠里渴得喝自己尿,幸亏驼队经过救回半条命;耶路撒冷遇上土匪,人家抢完钱还要烧他的《名人留墨集》,他扑通跪下用英语喊:"这比我的命重要!"愣是把强盗感动得留了本子。
就这么个九死一生的人,居然成了行走的"中国广告牌"。
在新加坡,华侨巨商胡文虎给他塞钱时说:"要让洋人看看,咱们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在印度,圣雄甘地抹着眼泪送他亲手织的国旗;连美国总统罗斯福都给他发金牌,夸他是"有奋斗精神的榜样"。
最绝的是在德国,听说他骑到柏林,希特勒居然清空总理府办公室,跟他聊了两天两夜地缘政治。
1935年的柏林街头,纳C党旗遮天蔽日。
潘德明这个瘦得像竹竿的中国青年,愣是敲开了总理府大门。据后来解密的纳C党外事办公室记录,希特勒对这个"走遍世界的活地图"充满好奇。两人从长城聊到莱茵河,从孔夫子谈到尼采,潘德明随身带着的《名人留墨集》里泰戈尔、甘地的签名,看得希特勒直咂舌。
当时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希特勒要给潘德明画素描,画到一半突然问:"你觉得日耳曼人和中国人谁更优秀?"潘德明不卑不亢:"都在地球上活着,分什么高低?"这话把在场军官惊得直冒冷汗,没想到元首反而哈哈大笑。
后来有历史学家分析,这次会面可能是纳C想拉拢中国对抗苏联,但潘德明心里门儿清,回国就把纳C送的镀金党徽压了箱底。
1937年潘德明绕地球走完第五万公里,从缅甸入境时,国境线上等着他的不是鲜花掌声,而是满脸焦黑的难民,七七事变爆发了。
这个在海外被当成英雄的游子,默默把华侨捐的十万美元考察费全换成药品送回前线。有记者追到上海采访,他摆摆手说:"我就是个裁缝的儿子,没啥好说的。"转身继续给人量体裁衣,绝口不提七年传奇。
直到1979年,上海静安寺路旧货市场里,有人从废纸堆翻出本贴满各国签证的护照,潘德明的故事才重见天日。
翻开那本泛黄的《名人留墨集》,1200多个签名里还夹着片干枯的橄榄叶,是他从耶路撒冷哭墙下捡的。有个老华侨摸着这些字迹直抹眼泪:"当年在南洋,我们就是看着潘先生的报道挺直腰杆的!"
如今在浙江湖州人民路口,潘德明雕像的布鞋上总有人放新鲜水果。附近老人常跟孙子念叨:"这是咱们中国的福格先生,用脚底板走遍地球的!"当年他拒绝所有外国资助,硬是靠打零工和华侨接济完成壮举。
经过埃及金字塔时,当地报纸标题是《穿布鞋的东方骑士》;在悉尼歌剧院旧址(当时还是码头),工人们停下手里的活给他鼓掌。
有件事特别让人唏嘘:1991年苏联解体时,有人在圣彼得堡旧货市场发现潘德明用过的指南针,指针上还刻着"中国湖州潘"。
这个在战火与偏见中丈量世界的中国人,用最原始的方式证明:真正的勇气不是飞机大炮,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孤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