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于2014年开始,便与曲靖市会泽县田坝乡多着村形成了结对帮扶关系,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一批又一批驻村工作队来到多着村,一步步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2023年,我们这一支驻村工作队来到多着村,接过前任驻村工作队的“接力棒”,立足村内实际情况,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让“民生”跟着“民声”走,着力办好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用心用情向多着村村民递交出一份驻村“答卷”。
重启光明,“修”出新颜
在帮扶多着村的前些年,为解决村民夜间出行的难题,帮扶单位派驻的驻村工作队在村里安装太阳能照明路灯40余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太阳能路灯开始出现亮度低、频闪或损坏的情况。
据统计,村内共有30盏太阳能路灯存在损坏或老化等情况,有的位于进村的主干道上,给夜间进出村庄的村民造成了不便,还有的位于村小学门口,入冬之后夜长昼短,上学或放学时孩子们不得不摸黑赶路。
道路亮化工程是前任驻村工作队聚焦群众需求建设的民心项目,我们作为“接棒者”应该让其继续“发光发热”。因此,我们在帮扶资金有限的前提下,针对不同路灯的电池老化、光伏板损坏、线路故障等损坏原因,分类制定了维修计划。
施工时,驻村工作队成员和施工队一起加班加点地干,仅用了两天时间,30盏路灯的维修便全部完成,一盏盏“失明”的路灯重新“复明”。
“路灯终于修好了,再也不用摸黑赶路了,孩子一大早去上学我们也不用操心了。”村民宗绍吉兴奋地说。
多着村驻村工作队队员正在向村民宣传惠民政策。
净水畅饮,“喝”护健康
在村小学走访时,我们发现学校师生的饮水条件亟须改善。学校现有的饮水机容量难以满足百余名师生的饮水需求,热水供应不足时,孩子们只能喝生水。同时,很多学生没有固定的水杯,常用饮料瓶或矿泉水瓶作为“水杯”,盛装热水时存在风险。
经过认真谋划,我们决定在校园开展“饮水健康关爱行动”。我们先是为村小学购置了一台三温直饮水机,以满足全校师生的日常饮水需求,确保饮用水安全卫生。随后,我们又为全校学生每人配备一个食品级塑料水杯,方便学生日常饮水。
安装饮水机时,同学们捧着新发放的水杯在一旁翘首以盼。当我们宣布安装完成时,围观的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涌了上来。
三年级的赵语嫣同学轻轻地把水杯对准出水口,小心翼翼地按下开关,浅浅尝了一口后腼腆地说:“这水好像还甜甜的呢。”
与此同时,我们还为同学们开展了“水·环境·健康”主题讲座,驻村工作队的队员充当“老师”,在孩子们可以理解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把饮水知识传递给他们,让学生了解健康饮水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饮水、用水观念。
“第一次走上讲台,心里难免紧张,是同学们的热情和配合帮我缓解了紧张,相信这些眼里有光的孩子,总有一天也会成为照亮自己和家乡的一束光。” 刚刚为学生进行饮水知识讲座的驻村工作队队员杨晨东说。
光影筑梦,情暖夕阳
刚来多着村那段时间,我们第一感受就是村里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老人们一辈子都住在村里,有的一生都未曾出过远门,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小余啊,听说你是在北京上的大学,你应该去过天安门吧,怕是壮观得很,我这把老骨头,估计这辈子也看不到喽。”有着52年党龄的村民陈朝红曾对驻村工作队队员余鑫说过这样的话。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科技、物流如此发达的今天,把天安门“搬”到村里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于是我们马上制定计划、购买物资,准备为老人们拍一张与天安门的“合影”,留下一段跨越时空的“天安门情缘”。
我们将村里的会议室“改造”成了拍摄场地,挂上了精心制作的天安门背景幕布,调试好了摄影设备,摆放好了拍照使用的椅子……
听说此事的老人们,为奔赴这一场“天安门之约”,有的步行几公里前来赴约,有的换上重要节日才穿的盛装。乡亲们的重视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办好这件事的决心。
“爷爷,头稍微往左偏一点,下巴稍微向下收一点。”“奶奶,您今年高寿呀?今天儿子送您来开不开心呀?”在我们的引导下,老人们面对镜头越发神情自若,我们不停地按下快门,捕捉到他们最自然的神态。
相机“咔嚓”声响起时,他们的眼中闪烁着期待与喜悦,仿佛真的置身于天安门广场前。照片中的老人们,有的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有的眼神中充满故事。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他们与天安门“合影”的珍贵记忆。
我们还为每张照片配上了精美的相框,将这珍贵的礼物逐一送到老人们手中,看到他们脸上洋溢出的幸福与满足,内心的成就感与喜悦难以言表。
“我从未想过,在有生之年还能拥有这样一张照片,也算是去过天安门了。”91岁的村民罗引贵激动地说。
那一刻,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驻村工作的意义与价值。
在驻村的日子里,我们时刻思索着如何以最真挚的心、最切实的行动,去服务这片热土。通过几次服务群众的具体行动,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这句话沉甸甸的分量。那就是将村民的冷暖挂在心头,将他们的期盼视为自己的工作目标,或许是早出晚归路上的一盏路灯,或许是堂前课后的一杯温水,又或许是定格岁月的一张照片。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持续关注村民们的需求和愿望,用实际行动为村民们办实事、解难题,为多着村的发展和村民的幸福贡献力量。
(作者系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田坝乡多着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
来 源: 《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5年第10期
总监制: 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