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明明是一群土匪流寇的组合,可为什么民间对他们批评的不多,赞誉的却不少?其实还是一个义字当头。



这也是施耐庵的拿手好戏,他确实将梁山好汉的意思给写活了,也能体现出为了兄弟两肋插刀的豪迈。

只是事情总有例外,梁山上有一位好汉,明明有强悍的武功,可从来不会混圈子,属于108将之类的异类,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杨志。



杨志是杨家将的后人,听起来很牛,可偏偏在梁山就是一个朋友都没交上。

杨志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愿意听别人劝阻,只顾蛮干,你看看他押运生辰纲时为什么会失败的就知道了。

大夏天的押运生辰纲,他居然找了十几个军汉当做挑夫,用人力去挑。押运如此贵重的东西,他跟上司申请买几辆手推车又怎么了?



到时候东西买到手,转头再吃点回扣,可他偏偏不做,就要去做那没苦硬吃的事情,最后搞得军汉们叫苦连天。

杨志旁边有两个老都监,这两个人都是体恤下人的人。谁都知道军汉们大夏天挑水不易,但杨志从未体谅过。

老都监对杨志提起了不少建议,比如说中午头不要赶路,要休息之类的。杨志不愿听从,最后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



但杨志却反而不思悔改,把所有罪过都丢到了有老都监头上,埋怨他们忍不住饥渴。却没想到你自己空着手赶路,人家挑着百斤重担,又如何能忍得住饥渴?

所以,这样的人到了梁山之后也不可能交到太多朋友。你看人家其他好汉们,索超,徐宁,秦明之类的都能和林冲,呼延灼称兄道弟,但杨志就是不能。

从杨志到了梁山后,书中也就没有了关于杨志的大量描写,不像其他主角仍然戏份颇多,就是因为他到了梁山后开始逐渐被边缘化。



或许他一直觉得自己是杨家将后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不愿意与那些他心目中的熟人交往,但这并不是高冷,这是自闭。

杨志在水浒传最著名的一句台词就是,罢了,罢了。看起来是比较洒脱,实际上却是情绪管理极差的标志,是一种既失望又懒得解释的被动退让。

另外杨志进入水泊梁山也是被逼无奈,如果我是杨志,我真恨死了这帮人。如果没有这帮人,杨志过的肯定很好。



杨志可是官员出身,上级对他又极为看重。要是成功押运生辰刚回来,弄不好还能再提拔。

结果晁盖这一伙子人不按套路出牌,硬是抢了人家生辰纲,闹得他无家可归,难不成杨志还要感谢他们?

跑到梁山去之后又天天瞅着吴用的那张脸,天天想着对方当初是怎么折腾自己的,这心态也不可能好的了,自然也没办法和梁山好汉好好交往下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