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由黄浦区委社会工作部主办,外滩街道承办的2025年黄浦区社区工作者“四百”大走访交流分享活动在外滩党群服务中心举行。黄浦区十个街道社会工作办、社区工作者代表、第七期“黄浦计划”学员共同探讨如何让“四百”大走访更接地气、更聚民心、更显实效。此次交流分享活动,旨在通过不断优化工作方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真正通过“一件事”解决“一类事”,有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如何推动“四百”大走访见行见效?
一场聚焦“四百”大走访的深度交流热烈展开。社区工作者们走上演讲台,化身基层故事的讲述者,以鲜活案例为笔、以实干经验为墨,生动诠释如何推动“四百”大走访见行见效,从创新走访方法破解沟通壁垒,到凝聚多方合力攻克治理难题,一个个充满烟火气的实践故事,展现了基层工作者扎根一线的热忱。
南京东路街道江阴居委总结"三心三法宝"社区走访法:以"细心、耐心、真心"为准则,创新运用"卷尺"解决老弄堂门牌混乱,"圆规"推进售后公房加梯,"螺丝刀"破除商品房邻里隔阂。通过DIY门牌、三色表分类、打造共享空间等方式,将走访转化为精准服务,变"陌生社区"为"熟人社区"。其"用真情敲门"的工作理念,生动诠释了"四百"大走访"走百家门、知百家情"的核心价值,为社区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瑞金二路街道淮中居委会通过"四百"大走访推动卜邻公寓停车自治,针对这个由邬达克设计的1936年老公寓停车混乱问题,突破物业托底困境,创新采用"三会"制度建立居民自治模式,通过组建停车微信群、办理停车登记证、安装门禁密码锁等措施,将行政争议转化为居民共治,实现从"替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不仅解决了停车难题,更重塑了社区治理机制,为老小区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豫园街道果育居委分享“善用基层数字治理推动"四百"大走访”经验,通过“社区云”平台实现居民信息实时查询更新、司法知识库智能应答、多元要素数据整合等功能,大幅提升走访效率;同时利用数字工具分析走访记录,精准开展文化活动、组建达人服务团队、解决环境治理等民生问题,形成"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实现数字治理与走访工作双向赋能,为基层工作提供智能化支撑。
老西门街道方斜居委通过"四百"大走访,将南鼎建国大厦闲置房间改造成鼎园“零距离家园”小站,实现"共享+共治"模式。该空间既满足居民休闲需求,又成为党建服务阵地,与链家党支部共建"绿丝带"便民服务项目。通过"群众点单-社区下单-党员领单"机制,推动居民参与电梯安全、垃圾分类等社区治理,形成"共享空间激发共治活力"的良性循环,打造出老旧小区治理新样板。
五里桥街道瑞南居委在"四百"大走访中创新"四步走访法":普遍走,实现759户全覆盖;重点走,关注占比41.8%的老年群体并建立应急处置机制;谨慎走,针对"意见领袖"提供精准服务化解矛盾;择机走,通过预约确保流动居民走访到位。走访后形成"聚尊老·瑞南八条"为老服务项目,运用"三会"制度解决居民诉求,实现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享"的升级,为中高档商品房小区走访工作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如何将“四百”大走访中
群众提出的愿景变为实景?
在“四百”大走访中,群众提出的每一个愿景都是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社区工作者们以“民呼我为”的担当,将愿景转化为“施工图”。通过整合多方资源、联动共建单位,搭建起需求对接平台。
外滩街道昭通居委在动迁后面对居民分散、联系困难等问题,创新异地走访模式:通过传递实用信息建立联系,对特殊人群开展跨区走访服务,如联合民警走访宝山养老院独居老人;借助人大代表力量解决老党员提出的银行座椅改造等民生问题。以"房子可拆、情分不拆"为理念,将走访转化为送服务、解难题的实际行动,维系了动迁居民与社区的情感纽带,实现了"远迁不离心"的治理效果。
淮海中路街道建六居委通过"四百”大走访创新服务模式:针对占36%的老年群体,推出"一键通"智能服务解决出行、配药等难题;组建"齐乐"银发乐队丰富社区文化;联动多部门整治群租乱象。以"共情居民,双向奔赴"为理念,将走访转化为"围炉茶话"倾听、"长者花园"互动等暖心实践,实现从"访民情"到"解民忧"的闭环,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区治理新范式。
打浦桥街道大同居委在"四百"大走访中创新运用"四维一体"模式,成功化解一起困扰多户居民的噪音纠纷。针对存在认知障碍的赵阿姨及其家庭,整合社区民警、居委、律师和居民力量,通过主动约谈家属、争取邻里谅解等举措打破僵局,并建立定期回访机制巩固成效。该案例展现了走访工作从发现问题到联动调解再到长效治理的全过程,为化解复杂社区矛盾提供了可复制的"警民联调"工作范式。
小东门街道新码头街居委针对高档小区"面难见、门难进、话难讲"的走访难题,以居民关注的子女入学问题为突破口,联动学校、外口办、民警等多方力量举办政策答疑会,并借母亲节契机开展DIY盆栽音乐会增进互动。通过"党建+网格管理"模式,将物业管家发展为"楼组长",逐步打破居民隔阂,探索出高档商品房小区走访新路径,实现从"门难进"到"心走近"的转变。
半淞园路街道普益居委面对徽宁路22弄10号百年老楼违建丛生、安全隐患突出的困境,运用"四百”大走访+“四全”工作法双轨并行:通过20余次入户走访绘制《隐患白皮书》,采取"一户一策"拆除180㎡违建群;在整体大修中为45%老弱病残住户定制过渡方案,协调电梯房、医疗点等资源;最终将违建区改造为休闲广场,实现从"老破小"到"安心家"的蜕变,展现了社区治理的温度与智慧。
参与活动的专家肯定了“线上线下联动走访”等创新模式,也从理论框架搭建、长效机制等维度开出“组合药方”,如聚焦走访方法创新,破解经验驱动局限;锚定问题解决实效,打通服务落地堵点;构建长效治理机制,激活基层治理动能等。
把“四百”大走访作为践行宗旨观念的重要行动,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听民情、察实情、增感情,从小事着手,把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着力点,落实落细惠民政策和为民服务。随着“四百”大走访持续深化,这份服务内核的执着探索,既锤炼了基层工作者的服务本领,也丰富了社区治理的创新路径,让社区服务既有精准施策的专业“精度”,更饱含枝叶关情的民生“温度”。
记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编辑 / 张姗
图片 / 邵林峰 瞿煌俊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