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30协同组研讨会在松江二中开幕。来自北京、上海、辽宁、黑龙江、江苏、广东、新疆等20个省市自治区的20所学校齐聚一堂,围绕“科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展开研讨。
松江区委常委、副区长周诚,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王洋,市教委培管处处长张旭,松江区教育局局长陈小华,松江区教育学院院长钱秋萍等出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朱美芳作题为《科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的主旨报告。松江区教育局副局长朱永主持开幕式。
会上还举行了松江二中科学教育专家委员会聘任仪式。张旭、陈小华为专家委员会成员颁发聘书,朱美芳任主任委员,委员有邓赐平、仇子龙、孙兴文、向世清、许志翰、郑太年、赵云龙、黄陈、倪闽景、熊斌。这11位专家分别来自高校、研究院、科技馆和科创企业等,将为松江二中的科学教育搭建平台,提供智力支持。
会议开幕式现场
本次研讨会为期三天,除了开展义务教育组、高中组的分组交流,还有多位知名专家作专题报告,议题有《基于发展跟踪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多元化发现与个性化培养》《数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和培养》《从全球科学教育发展看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建设》《脑疾病的基因治疗》《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教育》等。
松江二中党委书记、校长艾卫锋分享了该校在科学教育实施探索过程中“夯实主阵地,用活大课堂”的思考与实践。他说,在“双新”背景下,松江二中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与实践活动进行一体化设计。物理、化学等学科不仅开齐开足必修课程,还开发了“大学先修实验课”“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等特色课程。例如,每周固定开设“探索之星”社团课,开设物理、化学实验课,并与复旦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发生物信息学、材料科学等高阶课程,为学生搭建从基础到前沿的学习阶梯。在实践中,学校与G60科创走廊高新企业、松江大学城高校和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开展项目化教学,通过ESAIS跨学科课程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培育核心素养与创新人才。学校还每年举办全学科“教学评一致性”展示活动,推动“情境化教学”与“探究式学习”。例如,物理课上,教师将“桥梁承重设计”转化为真实项目,学生通过合作建模、实验测试、优化方案,既掌握了力学原理,又培养了工程思维。
据悉,从2021年起,松江二中启动“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项目”,与复旦、华东师大等高校合作,构建全覆盖的分层培养体系。数学、物理等学科设立“大学导师+中学教师”双导师制,每年开展40余次高阶课程。近三年来,该校学生在五大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244人次。生物竞赛在国赛中累计获得1金13银12铜。
原标题:《全国20所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在沪探讨科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栏目编辑:左妍 图片来源:松江二中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