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郭春雨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强调要“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为新时代特殊教育指明了方向。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特殊教育则是基石上最温暖的刻度。济南市始终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特殊教育视为推动教育公平、厚植民生福祉的核心工程。

当 “十四五”规划稳步迈向纵深,济南市教育局以“全覆盖、增福祉、全提振、卓越性”为目标,锚定省委、省政府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坐标,构建创新普惠发展支持体系。从校园课堂到城市社区,从康复治疗到职业规划,济南特殊教育正以开放包容、多元融合的全新面貌,为每一位特殊需求儿童点亮成长的灯塔。

在此背景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重磅推出 “‘泉融和’—— 看见济南特殊教育的生长力量” 专题采访。我们将深入济南特殊教育一线,全景式展现这片土地上特殊教育的奋斗图景,带您触摸政策背后的人文关怀,洞察改革深处的创新智慧,感受实践前沿的蓬勃活力,共同倾听时代浪潮中的教育强音,见证教育公平在济南的生动实践。

5月15日,济南特殊教育中心的礼堂内灯光璀璨,一场以“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为主题的助残日活动在此温暖启幕。聚光灯下,舞台被掌声与目光环绕——培智学生鼓点似有千钧之力,引得观众眼眶湿润;视障女孩们清澈的歌声回荡,嗓音中满是对生活的热爱;听障孩子们蓬勃的舞蹈,用肢体语言诉说着昂扬的精神……这些特殊学生用精彩纷呈的表演,自信地展现着才艺,也向在场所有人展示着特殊教育的丰硕成果与独特风采。

这是济南市特殊教育成果的一个缩影,折射出这座城市对特殊教育事业持之以恒的深耕与创新。从课堂教学改革到职业技能培育,从普惠发展探索到社会资源整合,济南以 “全链条” 式的育人体系,为特殊孩子编织起成长的羽翼。


济南特殊教育中心学生表演节目

全链条育人:从 “有学上” 到 “上好学” 的时代跨越

从1992年大学毕业成为一名特教老师开始,于生丹已经在特教领域耕耘了30多年。

“刚当特教老师那会儿,全校就两座小楼,一座上课,一座办公。冬天教室里冷得像冰窖,老教师手把手教我怎么生炉子取暖。” 回忆刚工作的场景,济南特殊教育中心校长于生丹的眼角泛起笑意。从教三十余载,她的掌心早已烙下粉笔灰的痕迹,见证着特教事业翻天覆地的蜕变。

从踩着碎石路接送学生,到如今标准化教学楼;从手写教案反复誊抄,到如今智能化教学和康复设备……于生丹亲历的不仅是校园硬件的迭代升级,更是特殊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

“现在孩子们不仅能学文化知识,还能在现代化实训基地掌握职业技能,这些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她指着现代化的校园建设,眼中满是欣慰。三十余载光阴流转,这位扎根特教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见证了济南特殊教育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时代答卷。

走进济南特殊教育中心,教育的接力棒在十五年一贯制的跑道上稳稳传递。从牙牙学语的幼童到怀揣职业梦想的青年,这里搭建起一座无缝衔接的成长桥梁。学校紧扣济南市教育局 “泉引桥” 工程的部署,精心编制教育经纬,为每个学段量身定制衔接方案——

在学前教育阶段,老师们化身 “康复园丁”,用游戏化课程为特殊儿童打下发展基础;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堂里,教师们根据学生差异设计分层教学,让知识的种子在不同土壤里绽放光彩;职业教育阶段,烘焙香气与机器的嗡鸣交织,学生们在实践中锻造未来立身的本领。围绕 “学生发展的连续性” 和 “个体需求的适配性” 两大核心,济南特殊教育中心构建起 “目标递进、内容延伸、方法过渡” 的教育体系,如同精密的齿轮环环相扣,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通过动态调整的分类分层教育,真正实现 “每个学生在每一个学段都能获得最适宜的教育”,让特殊教育的光芒温暖每个独特的生命。


济南特殊教育中心学生展示才艺

这种对个体成长的极致呵护,正是济南特殊教育 “一个都不能少” 理念的微观注脚。在更广的城市教育版图上,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已全面落地:通过特教学校就读、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师团队送教上门 “三驾马车”,全市适龄残疾儿童 100% 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安置;13 所特教学校设立的学前部,以医康教结合模式为学龄前特殊儿童打开认知世界的窗口;12 所特教学校中职部的 292 名学生,则在校企合作的实训工坊里打磨技能,继 2024 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包揽特教组所有赛项第一名后,正向着更广阔的职业天地进发,在2024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济南选手包揽特教组所有赛项第一名。从课堂到职场的全链条培育,让特殊教育不再是孤立的 “特殊地带”,而是融入城市教育肌理的有机脉络。

集团化办学:让优质资源如泉水般润泽全域

在济南市莱芜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室里,学生们指尖翻飞,陶泥在转盘上逐渐成型为精致的茶杯——这些身在莱芜特教学校孩子,如今能同步触摸到济南市区最优质的教育脉动。

作为济南特教集团成员校,莱芜特殊教育学校正通过“共建共融共享”机制,让优质教育资源如泉水般润泽每一寸特教土壤。


莱芜特殊教育学校活动

清晨七点,莱芜特校教师的办公桌上摆着两份教案:一份是本校的“生活语文”校本课程,另一份则是标注着济南特教中心联合教研的教案。自加入济南特教集团以来,这样的跨校共修已成常态——集团内莱芜、济南特教中心、历城特校等成员校互派教师顶岗交流,普校专家走进特教课堂参与优质课评比,让“融合教育”理念从教案走向实践。

在资源共享层面,作为莱芜、钢城两区资源中心牵头校,莱芜特校不仅为随班就读学校提供专业指导,更与临沂蒙阴特校等市外同仁开展“葫芦课程”“医教康融合”等特色资源共享,让地域壁垒在教育协同中消弭。在线上教研会上,“五自教育”“生活德育”等来自莱芜特校的实践经验,正通过屏幕传递给全市特教同仁。作为区域特教经验输出的“中转站”,该校承办的教师培训活动,让源源不断的创新教学经验在济南特教版图上生根发芽。

这背后,是济南特教集团以质量达标全覆盖、服务功能全贯通、专业支撑全链条、品牌影响全提振为支点的系统改革:通过制度共建、资源共享、特色共创,济南市已构建起“市级—区县级—乡镇级—学校”四级融合教育支持体系,2个市级资源中心、14个区县级资源中心、29个乡镇级资源中心和266个资源教室组成的网络,让教师交流常态化、教育管理规范化。2024年,随着7所特教学校通过省级办学质量达标验收,2所“回头看”学校整改达标,济南特教的“优质均衡答卷”正以全省前列的姿态,书写着特殊教育的“济南范式”。

从陶艺工坊到跨校课堂,从教研共修到资源辐射,莱芜特校的发展只是济南特教集团化发展的一个切片。当清晨的阳光掠过集团各校的教学楼顶,那些在“共建共融共享”机制中流动的教案、师资、经验,正如同细密的根系,让特殊教育的参天大树在泉城沃土上茁壮成长,每一片叶子都闪耀着公平与希望的光芒。


专业化师资:以专业之光,照亮特殊教育前行之路

在济南市黎明学校的教室里,25岁的赵文秀正半蹲着身子,耐心安排培智学生小羽完成排队放学的“任务”。阳光透过窗户,在她年轻的脸庞上洒下出金色的光,这个毕业于设计专业的 “00 后” 姑娘,如今早已褪去初入职时的青涩,成为特殊孩子们眼中会 “魔法” 的老师。

2022年初秋,带着对特教行业的懵懂憧憬,赵文秀走进黎明学校。第一次面对完全 “无视她” 的课堂时,她为孩子们精心准备的 “见面礼” 遭遇 “滑铁卢”—— 当她举起亲手制作的手工礼物,试图用欢快的语调介绍自己时,教室里的学生有的在啃咬衣角,有的正对着窗户玻璃发呆,唯一看向她的学生,眼神里也满是茫然。那个瞬间,她手中的礼物像突然褪了色,尴尬地悬在半空。


赵文秀和孩子们在一起

“他们不是‘不听话’,是需要用另一种语言对话。” 学校老教师的话,让赵文秀彻夜难眠。她开始揣着笔记本 “泡” 在资源教室,观察资深教师如何用引导儿童,学校与济南市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成为赵文秀成长的“营养仓”。她如饥似渴地参与其中,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从融合教育研讨会到跨校联合教研,从专项技能培训到创新课程工作坊,这些大大小小的教研平台,成为她攀登特教专业高峰的坚实阶梯,在思维碰撞与实践打磨中,不断拓宽教育视野、锤炼教学技艺。

这份坚持终于结出硕果。渐渐地,曾经躲闪的眼神开始主动追随她的手势,沉默的教室里响起了孩子们的欢笑声。2025 年,当 “优秀班集体” 的奖牌挂上班级荣誉墙时,这份沉甸甸的认可,不仅是对赵文秀专业成长的褒奖,更折射出济南特教系统 “以研促教、以培育才” 战略的蓬勃生机。

从初出茅庐的新教师成长为教学骨干,赵文秀的蜕变之路,正是济南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鲜活注脚。济南市持续开展的融合教育专项培训,已助力特教教师团队在省级教学比赛中斩获特等奖 5 项、一等奖 4 项。


赵文秀上课

伴随着济南市特殊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泉融和” 特教品牌 9 次亮相省级以上会议,济南特殊教育中心获评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2024 年成功获批 “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这座城市的特殊教育事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今,“泉融和” 不仅是一个品牌标识,更成为济南特殊教育创新实践的代名词。从 “全链条” 育人体系的完善,到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推广;从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到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加速整合,济南特殊教育的每一步探索,都在为全国特殊教育发展提供可借鉴的 “济南方案”。

2025 年,作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济南市锚定 “拓展学段服务、扩大服务对象、强化质量建设、加强数字资源” 四大攻坚方向,全力构建 “优质融合、公平共赢” 的普惠发展支持体系。未来,济南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让学前到职业教育的全链条服务更加精细;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以数字化手段打破特殊教育的时空壁垒;同时,积极推广改革经验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特殊教育发展贡献更多 “济南智慧” 与 “济南力量”,让每一个特殊孩子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抱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