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顺眼请点个关注~高频率更新中外历史故事,供君解闷~

从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到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北宋,一共是五十四年的时间。

五十多年,在历史长河中,是相当短的一个时期,但对乱世中,经历各种天灾人祸的活生生的人来说,就极为漫长了。

虽然五代时期的著名人物很多,但能从活到尾的没有几个,最著名的“不倒翁”冯道也是在北宋建立前就病逝了,今儿要说的这一位,还是在战场搏杀数十年,罕见的从唐末活到了北宋初的老将,药元福。

药元福生于883年,那一年在位的皇帝是唐僖宗,黄巢的大军在各路官军的攻击下,被迫退出长安,试图转入河南。

药元福的父亲药规和,做到了应州都知兵马使,算是中层将领,他将门出身,从小就练习骑射,据说弱冠之时便能拉开三石强弓,周围人都称赞他的武艺。

二十出头的时候,药元福加入了朱温麾下大将,时任邢州节度使王檀的军中,做了个军使。这一时期,朱温还没有造反,理论上药元福算是唐朝末年的小军官。

到朱温篡唐后,药元福等人就跟着上司,从唐朝的军官,变成了后梁的军官。

药元福历次上阵,皆冲锋在前,以勇敢闻名三军,他曾随军征讨幽州,临阵突前,斩杀数人,获得了二十匹绢帛的赏赐。

不过药元福可能限于年龄,至923年后梁灭亡时,依然是个小军官。后唐庄宗李存勖进入开封称帝,药元福以勇武的名声,加入了禁军之一的“拱卫”,之后估计表现不错以及人头熟悉,升迁到了当年王檀担任过节度使的天平军,任内外马军都指挥使,统领天平军的骑兵部队。

927年,契丹入侵代州,药元福奉命引军前去支援,他打探到契丹军队的位置,夜里率领三百精锐骑兵,趁着月色摸到契丹的大营,以火攻点燃了契丹的军粮,等待契丹士兵们惊恐的爬起来时,药元福挥舞着铁挝杀入敌营,迎头撞见契丹主将在吆喝着稳定军心。药元福径直杀过去,接连砸翻数名契丹士兵后,将契丹主将当场生擒!

值得一提的是,药元福的兵器“铁挝”,在历史上并不常见,挝头如同兽爪,最顶端有几根锋利的尖头,可以砍,可以刺;或者是挝头似握拳,再伸出几根尖锐的“手指头”。



据说五代头号猛将李存孝,常用的兵器就是一根马槊,一根铁挝,到了演义中,这两样兵器都有了名字,“禹王槊”和“毕燕挝”。《残唐演义》中头号猛将李元霸,也是用的一根铁挝和一根长槊。

可见铁挝这样兵器“非勇猛之人不可用”的说法,是一点都没有夸张。

往后数年,药元福数次带兵北上,与契丹军交手,他的铁挝也杀出了赫赫威名。

镇守忻州时,药元福还尝试着花费重金,打造了数十柄陌刀,组建了一小支陌刀军。在一次契丹骑兵入侵时,药元福亲自率领陌刀军阻截契丹骑兵的去路,契丹人见他兵少,嚎叫着发起冲锋,药元福手持铁挝,麾下士兵挥舞陌刀,不知杀死了多少敌兵,重演了昔年唐朝盛世的“陌刀过处,人马俱碎”!混战中,药元福的战马被杀,他怒吼一声,劈手夺过敌人意图刺杀他的马槊,徒步与敌兵厮杀不止,据当时人的笔记记载:“公坠马步斗,手斫九人,夺虏马复乘,创甚犹战。”

这一战杀得契丹人肝胆俱裂,数年时间不敢窥伺忻州。

凭借着镇守边疆的军功和名声,哪怕是朝代更替,从后唐到了后晋,药元福依然是受倚重的大将,逐步升迁为深州(现在河北深县)刺史、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

943年,契丹与后晋彻底翻脸,契丹军大举入侵,一路杀到了黄河岸边。后晋年轻的小皇帝石重贵决定亲征御敌,而熟悉契丹人的药元福也奉命随军,加封为左千牛卫将军。

两国大军在澶州相遇,契丹兵马雄壮,从城头看下去,甚至都看不到队列的边际何在,后晋上下都有些怯战的心思。一名澶州人逃到契丹大营,说澶州城东是后晋军防御的弱点,只要猛攻此处,就能夺取入城的浮桥。

契丹大军便集中精锐部队,猛攻后晋军的东部。药元福便是坐镇后晋军东部的将领之一,他看契丹人攻势凶猛,自己这边有些抵挡不住,便立即召集本部精锐两百骑兵,杀出营门,径直撞入契丹大军的内部。

这一年,药元福刚好六十岁,然而就是这个老头,在万军丛中,左冲右突,所向披靡!他手中铁挝无一合之敌,接连有契丹猛士要拦阻他的攻势,都被药元福一一毙于马前。契丹大军完全挡不住药元福的猛冲,渐渐的站立不住,只好放弃了这次攻势,狼狈返回自家大营。

站在城头的石重贵目睹了药元福的奋战,大为感慨,战后立即召见药元福,对他说:“你如此奋不顾身的作战,哪怕是古代最出名的忠烈之士,也不过如此啊。”为了表示嘉奖,石重贵亲自赏赐了一匹御马给药元福。

944年,契丹大军重整旗鼓,再次南下。药元福奉命与符彦卿等大将引军御敌,契丹人发挥骑兵优势,将后晋大军的营寨包围,还断了后晋军的水源和粮食供应。后晋将士没水喝没东西吃,契丹人还在大营门口挑衅,扬起沙尘,借着风势吹入后晋大营,让后晋将士的士气越发衰落。

后晋将领们或者认为要死守等待援军,或者认为等大风过了,契丹人稍稍退却就出营撤走,唯有药元福和李守贞不以为然,他们说道:“军中饥渴已甚,如果等大风消散,我们都成俘虏了。敌人认为我们不可能逆风作战,则我军出营,正是出其不意,合兵法之奇!”

不等其他人响应,药元福率先领着麾下骑兵,打开营门杀了出去,李守贞随后突出,其他将领们被他们二人的勇猛所震动,纷纷引军跟上。果然,契丹人全然没有防备,后晋兵马一股突破了契丹军的围困,大败契丹兵马,追杀二十余里,斩杀甚多。契丹主将仅仅领着百余人遁走。



战后,药元福被任命为威州刺史(现在宁夏同心附近)。

946年,灵武节度使换人,新上任的王令温执法严苛,导致当地胡人部落怨念深重,集结在一起发起了叛乱。朝廷命河阳节度使冯晖发兵协助,药元福统领河阳的骑兵为先锋,迅速挺进至灵武境内。药元福迎头撞上了一路近万人的叛军,他见双方众寡悬殊,便亲自断后,且战且走,两军纠缠五十多里,叛军始终奈何不了药元福,反而自己这边有上千人被杀,最后只好向后撤退。药元福趁势反攻,突破了叛军的包围圈,从灵州救出了被围困的王令温。

将王令温送回洛阳,药元福与冯晖的主力部队会合,往朔方出发。沿途有七百里“旱海”,没有水草,大军必须依靠自己携带的粮草补给。但后晋对这次“长途”的预期不足,大军走到半路,粮食就快吃光了,而叛军接到消息后,则拼凑了数万兵马,占据了周围最重要的水源,打算来个“守株待兔”,等后晋大军上门送死。

冯晖有些慌,派人送去金银请求暂时和解,叛军表示愿意和解,但还有些细节需要商议。使者来回好几趟,药元福察觉到不妥,他找到冯晖说:“敌人知道我们饥渴难耐,现在将我们困在此地,表面上接受和谈,实际上在拖延时间,再过个一二日,我军彻底没了战斗力,只能白白被敌人生擒了。”冯晖大惊失色,询问对策,药元福又说:“我看敌人虽多,只有少数精锐驻扎在西山,请让我引骑兵突袭,您坐镇此地,等我杀退了敌兵,举黄旗为号,您就发兵进攻,我们前后夹击,敌人必败!”

商议已定,药元福骑上战马,高声指挥着骑兵向西山冲去,沿途的叛军都没想到官军还有一战之力,被他一冲而过,西山的叛军则果然是精锐,及时站稳了阵脚,与官军相持。

眼看自家骑兵体力不断下降,白发苍苍的药元福怒吼一声,抽出弓箭,引弓射箭,矢如飞星,箭不虚发,好几个正在指挥的叛军军官应声倒地。药元福再拿起铁挝,打马踏入敌阵之中,如同往日,依然没有人能够阻挡他的步伐。

在药元福的带动下,官军爆发出了最后的力气,将眼前的叛军精锐彻底击溃。随后,他们举起黄旗,冯晖打开营门,全军杀出,叛军惨败,尸横遍野。

数日后,官军进入灵州,药元福则返回了威州驻扎,他此次奉命西进,一口气救了两名节度使,再次名震天下。

947年,后晋灭亡,药元福归顺后汉。

948年,后汉右卫大将军王景崇占据凤翔,与永兴节度使一道,推举河中节度使李守贞为首领,起兵叛变。

刚即位不久的刘承祐忙不迭调兵遣将,安排大军攻打李守贞,而药元福则得了前往凤翔讨伐叛军的差使。

王景崇自觉上任不久,对军队掌控力不够,不是药元福的对手,便退到宝鸡的群山之中,依山设置营寨,再派人向后蜀求援。后蜀发兵数万增援,逼近宝鸡,后汉沿途集结了数千兵马试图阻击,可众寡悬殊,被打得节节后退。药元福得报后,引数百骑兵奔赴前线,他正看到后蜀得势不饶人的向前挺进,便径直发起进攻,一口气杀入后蜀大军中,如同翻江倒海一般,将后蜀大军的阵列搅乱。败退的后汉军趁势反攻,内外夹攻下,大败后蜀兵马,斩杀后蜀士兵三千余人。

没了援军,李守贞和王景崇相继失利,战后,药元福调任淄州刺史。

951年,后周建立,药元福依然是直接归顺后周,他奉命镇压了徐州的叛军后,改任陈州防御使。

当年,药元福又被调去讨伐兖州的慕容彦超。皇帝郭威特地下诏,让药元福先来一趟京城,赏赐给他衣袍、战马和兵器,并当众大加褒奖:“我本想让曹州防御使去讨伐兖州,但慕容彦超凶残狡猾,其他人不是他的对手,便特意请你去跑一趟,我将引大军随后。”

抵达兖州后,慕容彦超昼夜出兵,试图阻止官军修筑工事,但药元福的骑兵好似甩不脱的幽魂,不管慕容彦超何时何地出现,都会与药元福迎面相遇,然后被杀得败入城中。

十余天后,绕城工事修筑完毕,药元福再组织人手挖掘地道,堆砌土山。慕容彦超不甘心受死,命守军各种滚木礌石“伺候”,滚烫的油泼洒在人身上,烧焦的味道长期萦绕在城外。

待郭威大军赶到,后周大军向兖州城发起猛攻,药元福一马当先,率军攀附城墙,顶着守军最后的反抗,第一波登上了城头,攻破了兖州。

不知为什么,药元福从后唐到后晋到后汉,从四十岁搏命到六十多岁,功勋累累,好几个皇帝都对他表示过嘉奖,却没有一个给他升官,他的实权官职始终是刺史,从北方到西北再到山东,绕了半个中原。或许是药元福长期对契丹作战,在中原战场缺乏表现?又或许是皇帝们都觉得他年纪太大,没准哪天就病死,不敢给他更重要的官职?

不管是哪个原因,直到平定慕容彦超后,药元福才终于更进一步,受封为建雄军节度使。这一年,他已经六十八岁了。

954年,后周世宗柴荣挥军北上,大破北汉和辽国联军,围攻太原。年已七十一岁的药元福担任太原四面壕砦都部署,负责攻城事宜。

在药元福的筹措下,攻城器具准备完全,太原城墙岌岌可危。

然而,就在后周准备攻城时,天降大雨,多日不绝,后周无法攻城,后方粮草又供应不上,柴荣无奈的下令班师。

药元福认为北汉肯定会出兵追击,主动接下了殿后的任务,果然,北汉大军出城,被准备完全的药元福一战击败,逃回城中再不敢出,后周大军得以顺利班师。战后,药元福受封为检校太尉。

七十岁往后,药元福身体倍儿棒,哪怕是个不认识的人,如果当面说他仍然能领兵上战场厮杀,他必定会高兴非常,热情款待,还会赠送礼物。

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北宋取代了后周。赵匡胤加封药元福为检校太师。

同年,药元福在家中病逝,享年七十七岁。他的一生,从唐末,到北宋初,见证了黄巢之乱和陈桥兵变,疆场厮杀五十余年,七十岁仍能击破敌军,威震四方,可谓是“廉颇老矣,仍能破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