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法院报
“张法官,出租车已经办完行驶证和车辆登记了,上路‘包袱’都轻了!”4月14日的晨光中,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张亮刚翻开案卷,就接到老叶的来电。
老叶是出租车挂靠合同纠纷的车主代表,电话那头,他的声音带着释然的轻快:“其他车主都说,公司找他们协商了,他们都不告了!”
握着手机,张亮不禁笑了。这批出租车挂靠合同纠纷从“解约僵局”驶向“定分止争”,经历了红、黄、绿三盏信号灯……
时代转型 行业闪烁“红灯”
温州是我国民营经济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有无数“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创业者,20世纪90年代,车主们经温州市公证部门公证以后,便可领取出租车经营权证,将出租车开上“大路”。
“温州出租汽车的经营体制是‘挂靠企业,个人经营’,也就是说,出租车的经营权归个人所有,车主将车挂靠到汽车出租公司里营运,车辆登记证书和行驶证上的所有权人登记为车主和汽车出租公司两方。”张亮介绍道。
但随着网约车逐步占领市场,温州出租车行业面临发展挑战。为减少经营成本,车主们纷纷来到法院,要求解除挂靠经营合同。
“十几年前出租车运营证价值100多万元,现在就值3万元。”车主们向张亮“诉苦”,“我们车主难以承担挂靠费,想要解除和公司的挂靠合同,将车子过户到自己名下。但公司不愿意解除,这才都上法院来。”
正如车主们所说,2022年以来,出租车挂靠经营合同纠纷如雪花般飞进了鹿城区法院民二庭,涉及车辆近300辆。
面对数量众多的类案,如何高效解纷?这个难题摆在张亮面前。
矛盾僵持 案件进入“黄灯”
汽车出租公司则另有看法。
“挂靠期间,公司一直在积极履行挂靠单位的义务,为履行合同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包括为车主代缴税费,协助车主履行驾驶员安全教育、车辆检修的义务,还为车辆配备了安全员。”某汽车出租公司负责人说。“车主如果起诉我们,公司一定会提出反诉,要求解约并且让车主赔偿经济损失。”
挂靠经营应以车主和汽车出租公司的合意为前提,现在双方互不相让,双方继续合作的基础已不复存在,判决解除挂靠经营合同关系、由车主承担赔偿金额将是必然的。
但此类案件若“一判了之”,往往赔偿金额双方不满意,出租公司便会提出上诉,起诉到判决生效期间的车辆真空期将被拉长,车主办理车辆过户的时间也会被耽搁。
一纸判决并不是最终目的,想要既解“法结”又解“心结”,张亮决定将车主代表和几家涉多起纠纷的大型汽车出租公司代表邀请到鹿城区法院,面对面聊一聊。
倾力调解 法官点亮“绿灯”
2025年1月20日,鹿城区法院调解室里,车主代表和汽车出租公司代表面对面坐着,开门见山讲明了自己的诉求——汽车出租公司要求提高赔偿金额,车主们则想尽快办理车辆过户手续。
“各位车主,公司平时要招募员工、设立场地,解除挂靠经营合同,肯定会导致公司投入的经营成本无法在短期内全部收回,产生一定的损失。”
“公司这边,拖着不让车主过户对你们也有影响,车辆在路上跑总有风险,在车辆过户之前,公司都要对车辆负责。”张亮言辞恳切,耐心释法明理。
眼看双方代表都有所松动,张亮再加一把力,将双方分开进行“背对背”调解,一边为汽车出租公司算好“法律账”,一边为车主讲明“经济账”,结合双方的诉求寻找平衡的“支点”。
终于,在法理和情理的交融下,车主代表老叶率先达成调解协议,由老叶赔偿出租公司6000元,汽车出租公司在三天内协助老叶办理出租车过户手续。其他汽车出租公司代表均表示,回去后将与要解除挂靠合同的车主沟通和解。同时,由法院协调车辆管理所优化解除合同流程,让出租车重新跑上经营“快车道”。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鹿城区法院民二庭月均新收出租车挂靠合同纠纷为16.7件,2025年4月为0件。“案件量归零不是终点,而是让司法温度融入行业治理的起点。”张亮说道。为了让矛盾纠纷一揽子化解,这位民商事法官浑身充满了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