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会导致多器官的损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2005年5月14日,世界高血压联盟发起第一次“世界高血压日”主题活动,并定于2006年起每年5月17日作为“世界高血压日”。2025年5月17日是第21个世界高血压日, 今年的主题是“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居民生活方式的变迁
5月17日为“世界高血压日”
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我国高血压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
高血压的预防干预非常重要
阜外专家带您了解
什么是高血压
在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140/90 mmHg;或连续5~7天测量家庭血压≥135/85mmHg;或24小时动态血压≥130/80mmHg,白天血压≥135/85mmHg,夜间血压≥120/70 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使用降压药,血压虽然低于上述诊断界值,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可能不会立即导致患者出现症状,但长期存在会损害血管、心脏、大脑、肾脏等。血压高,伤害血管,长期高血压或血压波动大,会使血管弹性越来越差,进一步引发心脏、大脑、肾脏等器官出现病变。
如何正确测量血压
(1)测量血压前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测量时坐在带有靠背的椅子上,双足平放于地面,两腿勿交叉。上臂平放于桌面,血压计袖带中心保持同心脏水平。
(2)推荐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
(3)使用标准规格的袖带(气囊长22~26cm、宽12cm),肥胖者或臂围大者(>32cm)应使用大规格气囊袖带。
(4)测量血压的上臂应充分暴露或只覆盖单层衣物(勿挽袖子),袖带置于肘窝上方2~3cm。
(5)测量血压时,应至少测量2次,间隔1~2分钟,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若第一次和第二次血压读数的差值>10 mmHg,建议测量第3次,取后2次血压读数的平均值。
(6)首诊时应测量两上臂血压,以血压读数较高的一侧作为测量的参考臂。
(7)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该加测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在卧位改为站立后1分钟和3分钟时测量。
(8)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应测定脉率。
哪些人容易患上高血压?
血压的个体差异受个人体质、疾病、精神心理状态等因素影响,一些遗传基因也可能使某些人更易患上高血压。
近年来高血压患者中
不乏年轻人甚至儿童青少年的身影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往往是致病元凶
老年人高血压多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与动脉硬化等生理变化相关
年轻人高血压多表现为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升高,或单纯舒张压升高,这主要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工作压力有关
长期处于高强度或高精神压力工作环境中的人群,或是长期偏好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熬夜、过度饮酒吸烟的人群,都更容易患高血压
超重、肥胖和遗传等因素则可能增加儿童青少年患高血压的风险
生活方式干预是防治高血压的关键
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高值人群要坚持运动,维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减轻精神压力,定期监测血压,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控制良好的体重,管住嘴、迈开腿
保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早睡早起
减少摄入盐和含盐高的调味品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保持愉悦的身心
来源: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仅用作公益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