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叔近来膝盖隐痛,上下楼梯时刺痛难忍,走路都小心翼翼。在家人的劝说下,他去医院一查,看到“膝关节骨刺”的报告,瞬间觉得天旋地转,满脑子都是“不能走路”“瘫痪在床”的可怕念头。

此后,林叔整日愁眉不展,下棋的兴致也没了。他四处寻偏方,网上说哪种药能根治就买哪种,邻居推荐推拿师傅就想去试试。家人看着心疼又无奈。

后来经老友推荐,林叔找到一位经验丰富的骨科医生。医生查看报告、询问症状后,笑着安慰他骨刺不用特殊治疗。林叔满脸不信,医生耐心解释,骨刺是人体自我保护机制,就像房子加固结构。只要没引起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就无需在意。膝盖疼是关节软骨磨损发炎所致,吃点药、适当休息和锻炼就行。

林叔半信半疑照做,一段时间后,膝盖疼痛减轻,走路也轻松了。

4个体检的“异常”指标,可能是健康的加分项!

不少人拿到体检报告,见指标偏离正常范围就慌了,觉得健康告急。其实,下面4种看似“异常”的指标,不仅无碍健康,还可能让医生羡慕。

1.高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被称为“好”胆固醇,数值偏高是好事。它能把血管壁胆固醇转运回肝脏代谢,降低血管堵塞风险,让心血管更健康。下次看到它指标旁有向上箭头,别再愁啦!

2.慢心率

“心率越慢越长寿”有科学依据。白天活动时,心率在50次/分以上且无供血不足症状,就无需担忧。心率慢意味着心脏泵血高效,负担小,如同节能耐用的机器,运转更久。



3.低血压


别一看到低血压就害怕。若没有头晕、眼前发黑等大脑供血不足,或胸闷、气短等心衰症状,大可放心。研究显示,收缩压在90mmHg以上、舒张压在60mmHg以上时,血压数值越低,心梗、脑梗风险越低,相当于给心血管减负。

4.抗体阳性升高


看到抗体阳性升高别慌。像乙肝表面抗体升高,代表疫苗起效或曾感染已康复,身体有了抵抗力。其他抗体升高也意味着对特定病毒或细菌有免疫力,是好事,无需焦虑。

医生提醒:50岁后体检,一定要做4项检查

50岁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分水岭,身体机能开始逐渐衰退,各种疾病也更容易找上门来。医生提醒,50岁后体检,一定要做好以下4项检查,为健康保驾护航。

1.胃肠镜检查

随着年龄增长,胃肠道疾病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胃肠镜检查能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结肠、直肠的黏膜情况,发现早期的炎症、溃疡、息肉甚至肿瘤。



很多胃肠道肿瘤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出现不适时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所以,50岁后建议每3 - 5年做一次胃肠镜检查

2.骨密度检测

50岁后,尤其是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量流失加快,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骨密度检测可以准确测量骨骼的矿物质含量,评估骨质疏松的程度。一旦发现骨密度降低,就可以及时采取补钙、补充维生素D、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等措施,预防骨折的发生。

3.心血管检查

包括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心脏超声等项目。心血管疾病是50岁以上人群的高发疾病,通过这些检查可以了解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早期发现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隐患,及时干预和治疗。



4.肿瘤标志物筛查

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细胞产生或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通过检测其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肿瘤的存在。虽然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就是患了肿瘤,但可以为进一步的检查提供线索,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