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近来,日本东京传出三名中国留学生连续自杀的噩耗,尽管出于对个人隐私的尊重,具体自杀原因和过程细节未被披露,但日本警方透露其自杀手段有惊人相似。这些自杀事件令人痛心疾首,也为日本华侨华人社会敲响了警钟,中国留日学子的抗挫心理、人际关系以及父母关怀问题亟待关注。
在抗挫心理方面,中国留日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身处异国他乡,语言障碍、文化差异以及学业压力如同“三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许多留学生在国内是佼佼者,然而到日本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激烈的竞争,可能会遭遇学业上的挫折,如课程难度大、考试失利等。同时,日本社会对于外来者的包容度有限,部分中国留学生可能因文化差异遭遇歧视或不公正对待,这些都容易让他们产生挫败感。如果缺乏有效的心理疏导和自我调节能力,这种挫败感可能会不断积累,最终导致心理防线崩溃。
人际关系也是影响中国留日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日本文化注重礼貌和距离感,与中国人热情直接的交往方式存在较大差异。这种文化差异使得中国留学生在与日本同学和当地人交往时,可能会感到难以融入。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校内倾向于与中国人抱团,形成了“中国社区”,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孤独感,但也限制了他们与当地社会的交流和融合。此外,部分中国留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主动与人交往,在异国他乡缺乏亲密的朋友,遇到困难时无人倾诉,内心的痛苦无法得到释放。
而父母关怀在这一过程中同样起着关键作用。在现实中,部分父母因距离遥远、沟通不畅等原因,未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有些父母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略了他们的情感需求,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无法给予有效的支持和安慰。此外,一些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方式方法不当,可能会给孩子带来额外的压力。例如,有的父母在得知孩子遇到挫折后,不是安慰和鼓励,而是指责和批评,这会让孩子感到更加无助和绝望。
面对这些问题,日本华侨华人的社团、侨团组织应积极行动起来。一方面,要加强对中国留日学生的心理关怀,组织专业心理咨询师为留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抗挫心理,提高应对困难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搭建更多的交流平台,促进中国留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帮助他们拓展人际关系,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同时,也要引导父母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方式,提高父母的沟通技巧和关爱能力。
中国留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他们的未来和家庭的幸福,华侨华人社会应高度重视,从抗挫心理、人际关系和父母关怀等多个方面入手,为留日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在异国他乡能够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