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本号 · 一起思考
作者:徐吉军,新媒体:汉唐智库!
2025年5月15日,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伊沙克·达尔在国会说,巴基斯坦与印度于14日和15日通过两国军事指挥官之间的电话会谈中,同意停火持续到5月18日。
从5月10日傍晚17点印巴第一次停火,截止日是5 月12 日。
5 月12 日,印巴双方再次会谈,停火延长至5 月14 日。
5 月14 日,印巴通过进一步会谈将停火延长至5 月18 日。
停火时间从2天变成4天,似乎标志着局势在进一步缓和。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临时停火,只要有一方不同意,那么战争就随时可能爆发。因此,要想迎来长期的和平,需要印巴双方通过谈判达成共识。
然而,目前的印巴关系已经走到了死局,双方围绕“恐怖主义”和“水资源”问题的较量,绝非一时半会儿能找到解决方案。
5月15日报道,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15日警告说,除非巴基斯坦停止支持“跨境恐怖主义”,否则印度将不会恢复参加与巴基斯坦签署的《印度河用水条约》。
《印度河用水条约》是巴基斯坦和印度关于分享流经两国的印度河河水问题的条约。1960年9月19日由M·阿尤布·汗、J·尼赫鲁和世界银行的代表在卡拉奇签订。
印度河是支持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数亿人生计的重要资源,条约赋予印度使用共享河流来修建水坝或进行耕作的权利,但禁止其改变河道或减少下游水量。这是一条水系上下游国家共享水资源的合理规则。
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旅游城市帕哈尔格姆发生造成26人死亡的袭击事件。
印方称巴基斯坦应对袭击负责,但后者断然否认。
2025年4月23日晚间,印度宣布采取一系列外交和战略反制措施。其中包括,印度立即暂停执行《印度河河水条约》,停止河水共享的合作。
印度总理莫迪宣称不让一滴水流出印度进入巴基斯坦!宣称“一滴水也不留给巴基斯坦”。不得不说,莫迪作为大国元首,格局如此之小,或许体现了印度人的道德水准!
随后,印度关闭杰纳布河上游的伯格利哈尔大坝闸门,下游巴基斯坦境内的河段已经干涸,旁遮普省数百万农民面临灌溉危机,粮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5月8日,印度突然打开两个闸门,据称是由于当地经历强降雨,需要泄洪。但是印度没有通知下游,使巴基斯坦人面临生命威胁。
5月14日上午,印度再次关闭了建于杰纳布河上游地区的巴格利哈尔水电站大坝的所有闸门。现场画面显示,水坝下游河床裸露清晰。
实际上,莫迪的言论包括印度政府的行为,都直接违反了国际法。国际水法也明确规定,跨境河流的上下游国家应当公平合理地利用水资源,不得单方面采取损害他国利益的行动。
印度以打击恐怖主义为借口关闭水闸,断掉下游水源,已经涉嫌利用水资源敲诈下游国家。
5月7日凌晨,印巴空战印度惨败,5月10日,巴基斯坦向印度发动军事攻击,名为铜墙铁壁行动,印度遭受重创。当天,印巴宣布停火。
但是,双方停火只是从核危机的边缘向后退了一步,关于水资源的分配问题以及克什米尔的问题,都没有达成共识。
5月10日宣布停火后,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在庆祝巴印达成停火协议的全国讲话中表示,巴方希望通过和平对话方式解决印度水资源分配问题及克什米尔问题。
但是很显然,印度并没有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意愿。
印度通过三次关闭杰纳布河大坝闸门,导致巴基斯坦下游200万公顷农田面临绝收风险,信德省地下水超采量激增45%,生态与民生危机恶化。此举既是报复克什米尔恐袭,也是将水资源武器化的战略胁迫。
印度指控的克什米尔“跨境恐怖主义”问题,在4月22日恐袭案发生后,巴基斯坦提议组成国际调查组来确认袭击方到底是何方势力,但印度断然拒绝。
印度媒体普遍报道是“恐怖”组织“查谟-克什米尔抵抗阵线”认领4月22日恐袭案。原因是对印度政府的克什米尔政策(指2019年终止印宪法370条款废除克什米尔“特殊地位”)导致大量印度人进入克什米尔,改变了当地人口构成表示不满。
随后,印度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了“查谟-克什米尔抵抗阵线”及其成员、“查谟-克什米尔抵抗阵线”与“虔诚军”的关系、“虔诚军”与巴基斯坦的关系等话题。
至此,4月22日恐袭案就扣到了“查谟-克什米尔抵抗阵线”头上。
4月25日,“查谟—克什米尔抵抗阵线”在电报(Telegram)社交平台的账号公开宣布与帕哈尔加姆枪击案无关。
“查谟—克什米尔抵抗阵线”指出,印方已经多次通过策划恐袭事件制造事端挑起冲突。2000年杀死35名锡克人事件、2001年印度议会大厦袭击事件,2019年印度大选前夕发生的普尔瓦玛袭击案事件,印度都是指责巴基斯坦在幕后策划恐袭,但实际上都是印度栽赃陷害。
从上述信息来看,重要的不是恐袭案的真相,而是印度需要什么样的说法。
显然,印度就是想利用恐袭案,配合美国反华战略,借机挑起第四次印巴战争,击败巴基斯坦,封堵中国西进战略!
既然如此,印度指控的巴基斯坦跨境恐怖主义问题,即使不是巴方的问题也必须是巴方的问题。
这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据此,我们可以判断,印度在经历了5月7日空战以及5月10日的交手之后,虽然达成了停火协议,但是依然一万个不服,还想通过挑起冲突找回场子。
那么,被断掉水资源的巴基斯坦会如何反应呢?
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明确表示,若印度持续断水,巴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保障生存权,包括军事选项。巴军方智库报告指出,摧毁印度水坝可迫使印方重启谈判,且成本低于长期承受人道危机。
巴基斯坦已装备法塔赫-II战术弹道导弹(射程400公里)和雷电JF-17 战斗机(搭载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与PL-15导弹),具备对印度上游水坝的精确打击能力。在这次冲突中,巴方成功用远程火箭炮摧毁印军边境雷达站,验证了远程打击体系的有效性。
只不过,巴基斯坦如果贸然攻击水坝,直接违反《日内瓦公约》第56条(禁止攻击民用基础设施),可能引发联合国安理会介入。更重要的是,印度水坝多位于山区,溃坝洪水可能波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下游有可能遭遇水灾。这也是巴基斯坦无奈的一个方面。
除了围绕水资源的较量之外,印度还在加速建造布拉莫斯导弹工厂,因为在这次冲突中,布拉莫斯导弹实战效果比较令印度满意。
巴基斯坦目前亟需增加购买中国的红旗16防空系统。目前,巴基斯坦总共只有9套红旗防空系统,难以持续24小时保护整个巴基斯坦全境79万平方公里区域。如果印度持续进行饱和攻击,巴基斯坦的防空体系最终肯定支撑不住。
随着双方的战争准备进一步升级,不排除印巴再次开火,毕竟这两个国家是搬不走的死对头。
根据当前的局势判断,巴基斯坦短期内直接轰炸印度水坝的可能性依然比较低,估计会采取“混合威慑”策略。
短期,3个月内通过外交施压、法律诉讼与低强度军事行动迫使印度重启水资源谈判;
中期,6-12个月内,加速中巴水利合作,降低对印度河依赖;
长期,1年以上,推动《印度河用水条约》修订,建立跨境水资源争端仲裁机制。
如果印度持续采取“断水-泄洪”组合拳,而且无视国际调解,巴基斯坦极有可能会选择在2025底旱季末期(11-12月),轰炸印度上游的水库,摧毁印度控制水资源的能力。
这种局势选项合情合理,但将极大考验双方危机管控能力,可能成为南亚局势的临界点。
其实有一个问题值得印度思考,如果中国在雅鲁藏布江上游修建大坝,也效仿印度时不时开关水闸玩弄下游的恒河两岸的印度人,印度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