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江苏扬州,五一假期刚过,一条让人气得直跺脚的新闻刷屏了:80岁的盲人管大爷,去营业厅办手机卡,结果被要求“睁眼刷脸认证”!你没看错,是“睁眼”!
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真的有点不敢相信。80岁高龄,双眼天生就无法睁开,身份证和残疾证都带齐了,人坐在你面前,偏偏非得让他“眨眼刷脸”才能办卡。
管大爷自己说:“我从八个月大开始就没有眼球,身份证照片也是闭眼的。我能怎么办?”可是,营业厅的工作人员一句“按规定办事”,死活不肯通融。
最后,管大爷不得不让女婿赶过来,用女婿的身份证才给老爷子办下了卡。
你说说,这合理吗?难怪人民日报都忍不住直接发文,标题里用的都是“太过分”三个大字!
其实,很多人可能都遇到过类似的场景。现在什么都讲“刷脸”,进小区、坐地铁、办业务……感觉没有脸都寸步难行。
但你见过这样的对话吗?
“请您睁眼、眨眼。”
“我……我没办法啊,我是盲人,眼球都没有。”
“不行,规定就是要刷脸,不刷脸不能办。”
有网友直接在评论区破防了:“难道没有人脸识别的年代,盲人就不能办卡了吗?以前拿身份证都能证明身份,现在科技进步反倒把人拦在门外?”
更有网友质问:“骗子能用虚拟号码天天骚扰我们,咱们老实人办个卡还要被‘机器’卡死,这科技发展到底是为了谁?”
人民日报直接下场开喷,央广网、澎湃新闻、光明网也都跟进报道。大家的槽点高度一致:科技本来是为人服务的,怎么到了执行环节,变成了难为人、折腾人的工具?
你说,营业厅真没别的办法了吗?记者电话打过去,工作人员的回复是:“人脸识别是必要程序,没别的通道。”
可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同一家运营商品牌,隔壁另一家营业厅工作人员却说,盲人可以带残疾证和身份证,拍照留档就行,根本不用刷脸。
这下大家都懂了,不是不能办,是有人“不想办”。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有的地方能变通,有的人就是卡着不放。
其实,这事真不止管大爷一个人碰上。有网友留言,帮自家老人线上认证养老金时,也被“睁眼眨眼”卡住了,试了无数次就是过不去。还有面瘫、烧伤、唐氏综合症患者,碰到这种验 证同样无解。
更魔幻的是,今年6月1日《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就要正式实施,新规里明确写着:“非必要不得将人脸识别技术作为唯一验证方 式”,尤其针对残疾人和老年人还有特别条款。
可现在距离新规生效还有十几天,现实里就有营业厅拿“规定”当挡箭牌,硬生生把盲人拦在门外。你说,这到底是“技术进步”,还是“技术歧视”?
关于这事,涉事营业厅后来也回应了,说是“系统规定”,还甩锅给“资料不一致”。可问题是,法律和政策明明有其他途径,为什么不主动告知和协助?再说,真的就不能用身份证机读、人工核验吗?
人民日报的评论很犀利,直接点名:“不能只见技术不见人。”技术再牛,也不能把人当机器。盲人睁不开眼,你还让人家眨眼刷脸,这不是在伤口上撒盐吗?
现场网友也火力全开:
- “以前不用刷脸照样能办,现在倒倒退了?”
- “工作人员只会拿规定当盾牌,没一点人情味。”
- “残疾人也是客户,凭什么不能平等享受服务?”
- “科技要以人为本,不是变成人的门槛。”
其实,我身边也有老人吐槽过,连去银行都要“刷脸”,系统识别不了,还得家里小辈陪着跑好几趟。明明一张身份证,一张老脸都在现场,就是通不过。你说,这种“死板”到底是谁的锅?
咱们国家这些年,老年人、残疾人权益保护写进了法律,甚至《个人信息保护法》也专门提到,生物识别信息属于高度敏感的数据,不能随便采集。但有些地方,为了图省事,直接让机器说了算,反正责任都能推给“系统”……
这事儿,谁看了能不生气?科技本是为了让生活更方便,现在却成了某些人的“懒政”遮羞布。一句“规定是这样”,就能挡住所有的质疑和不满?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年类似的新闻越来越多: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进不了医院挂号系统;残疾人被系统拒之门外,连最基本的社会服务都办不了。科技进步了,门槛也变高了,普通人的无力感却更强了。
最后,我想说,技术再先进,不能丢了“人味”。无论是运营商、银行、医院,还是任何窗口单位,“以人为本”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最基本的服务底线。
如果连办一张手机卡都要“睁眼”才能过关,那这个社会到底是谁的社会?科技到底是为谁服务的?你怎么看?
评论区聊聊,这事你是怎么想的?你身边有类似遭遇吗?或者你觉得还有哪些更好的解决办法?欢迎大家留言,说说你的真实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