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品方

笔者有不少朋友都很欣赏李叔同。李叔同(1880至1942,享年62岁),有几个别名,都很有书卷气。成蹊,文涛,息霜,漱筒,当然还有弘一。他祖籍浙江平湖,是中国近现代史一位多才多艺的杰出人物。



李叔同1880 年出生于天津,父亲是盐商,富贵人家。当年天津是中国北部最繁荣、外商云集的城市;南部有广州。上海(1843)和香港(1840)都还刚刚起步不久。

李叔同少年时期主张变法图强;戊戌政变后(1898,18岁)前往上海,1901 年入读上海南洋公学,成为蔡元培(33岁)的学生。

李叔同1905 至 1910在日本留学(25至30岁),主修西洋画和音乐,是近代中国第一位出国学习音乐和绘画的知识分子。回国后,李叔同在天津、上海等地任教8年。1918 年(38岁),他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法号弘一;到各地弘扬佛法,历经24年。他成为著名高僧;1942 年在福建泉州圆寂。

在李叔同62年的生涯中,那是近代中国极其惨淡的年代。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外国租界处处,洋人横行霸道。贫民蓬头垢面,衣不蔽体。山河残破,满目疮痍。甲午战败,维新失利。八国联军入侵,日本盛气凌人。李叔同在日本留学5年,当时自觉低人一等。笔者上世纪70年代也曾在日本留学工作7年。虽然距离李叔同当年已过了70年,可谓时移世易,但笔者遥想李叔同等当年大批中国青年学生的留日生涯,左支右绌,寄人篱下,仍有感同身受、模拟可得的共鸣。

1918年,中国四分五裂,军阀割据。中外资本家阶级和中国劳动者阶级矛盾尖锐,激烈对抗,示威游行,罢工罢市,无日无之。中国处在“五四运动”的前夕,各种思潮风起云涌。第一次世界大战快将结束,中国的前途在何方?明天的出路会如何?知识分子前路茫茫,在黑暗中匍匐摸索。李叔同一介书生,悲天悯人,无力请缨,算是典型。当年他选择出家削发为僧,笔者设想他的心路历程,完全可以理解。



1931年,东三省沦陷。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全体军民奋起抗战,苦撑到李叔同圆寂的1942年,正是山河破碎,颠沛流离,北有饥荒,南有水患,是抗日战争年代最惨淡的时刻。24年来李叔同情怀无寄,皈依佛教,看破世情,普度众生。在当年苦难的中国,他只看到黑暗无尽头的一面。笔者对弘一大师的怀抱心领神会,无限同情。弘一大师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时代因缘,环境气候,遂成就为一代高僧。

笔者认为,李叔同出家后并不颓废,并未躺平;以出家人的身份,做在家人的工作。在音乐方面,他主编中国第一部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创作了许多经典歌曲;例如《送别》是千古绝唱。在美术方面,他是最早介绍西洋画知识到国内的画家之一,培养了丰子恺、潘天寿等艺术家。在话剧方面,他在东京创立了第一个现代中国话剧团“春柳社”,影响了曹禺、巴金等剧作家。在书法与篆刻方面,他的书法早期脱胎自魏碑,后期自成一体;他的篆刻从秦汉入手,后来兼攻浙派,也是自成一家。在文学方面,他创作了大量诗词和文艺杂谈,作品情感丰富,思想深邃;佛道共融,更是自成一派。

在佛学贡献方面,李叔同以戒行著称,致力于复兴南山律宗,整理律宗著述,创设 “南山律学院”。他以道家的出世融汇佛家的入世,以道家的修身结合佛家的修心。最关键的是,李叔同提出 “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 的观点。他为中华民族在研究佛学方面留下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和《南山律在家备览要略》等著述。

李叔同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在文化艺术和佛学领域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出家为僧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主要是国内外的大气候和大环境,他个人经历、思想变化以及对佛教的悟性和向往。严格来说,佛教不是单纯定义的宗教,是一种信仰,一种哲学,融合到中国传统优良文化中去,儒道佛三位一体。笔者认识的好朋友包括佛家李教授和道家彭教授,还有未及亲聆教益的儒家霍教授(2018年逝世);百变不离其宗,其实是宇宙间的天人合一,领悟到应该构筑人类和自然物类命运共同体。笔者认识一批早期香港大学毕业的西医,悬壶济世之余,潜心钻研佛学,从中获益良多。



回头再说和尚也爱国。笔者想起聂荣臻元帅在五台山组织和尚参加抗日的故事。1937年,聂荣臻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负责在五台山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山西五台山是重要佛教圣地,也是抗日战争时期重要游击战争区域之一。在聂荣臻的领导下,晋察冀军区不仅组织了正规军进行抗日斗争,还得到了当地民众的广泛支持,包括佛门子弟的参与。根据相关回忆录记载,五台山僧人们得知聂荣臻到来,不仅热情欢迎,更表达参与抗日救国的决心。五台山佛教僧会会长大法师然秀表示:“出家人慈悲为怀。吾等出家不出国,保不住国家,佛教、寺庙何存?抗日救亡,僧众有责。”

在聂荣臻的倡导和支持下,五台山成立了由青年僧人组成的抗日自卫队。这支队伍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证明了“和尚道士避世遁世以救世”之说并不绝对。当年不少僧人换上军装,拿起武器,为保卫国土做出了贡献。

聂荣臻不仅组织了正规军,还成功动员了佛教界人士参与抗日。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抗日力量,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广泛团结各界人士、共同抵抗外敌入侵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五台山僧人们从避世走向救世,是抗日战争中一支独特力量,惊动天地,威震四方,可歌可泣。

无国何以家为?国亡何以修行?这道理显浅易明。清修纵可成仙佛,遁世如何报黎民?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热爱和平,我们自己最清楚。如果没有祖国的今天,李叔同的《送别》,如何唱遍全球、响彻维也纳的金色大礼堂?李叔同在佛学方面的贡献,如何发扬光大,薪火相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