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谷是高考地理中的重要考点,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经济发展常以综合题形式出现。
一、地理位置与地形特征
伊犁河谷位于新疆天山山脉西部,地处80°09'-84°56'E、42°14'-44°50'N,西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北、东、南三面环山,形成“三山夹两谷”的地貌格局。河谷呈西宽东窄的喇叭形,开口向西,这种地形对气候和水文影响显著:
1.水汽通道:向西敞开的地形使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能够长驱直入,遇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年降水量可达200-800毫米,成为新疆最湿润的地区,享有“西域湿岛”“塞外江南”的美誉。
2.逆温层发育:冬季冷空气受北天山阻挡,在谷地形成逆温层(海拔800-1200米),坡面气温高于谷底,为果树越冬和农业生产提供了独特气候条件。
二、气候成因与特点
1.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殊性:虽深居内陆,但受西风带和地形共同作用,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0.4℃,年降水量417.6毫米(山区达600毫米),显著高于新疆其他地区。
2. 降水时空分布:夏季降水占全年60%,夜间多短时强降水;冬季受逆温层影响,气温较同纬度地区偏高,利于作物越冬。
三、水文与河流特征
1. 伊犁河及其支流:伊犁河是新疆径流量最大的河流,全长1236千米,中国境内河长442千米,由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喀什河汇合而成,最终注入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其水文特征包括:
(1)补给类型: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为主,夏季为汛期,冬季部分河段断流。
(2)水能资源:流域水能蕴藏量达705万千瓦,占新疆总量的21%,开发潜力巨大。
2. 湿地与生态价值:河谷内分布有特克斯河国家湿地公园等重要湿地,总面积360万亩,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关键作用。
四、农业与生态环境
1. 农业发展条件
(1)优势:逆温层提供越冬保障,降水充足,土壤肥沃,适合种植冬小麦、玉米等作物;河谷西部的霍城县是中国最大的薰衣草种植基地,产量占全国95%以上。
(2)限制:山区过度开垦易引发水土流失,部分区域存在土地荒漠化风险。
2. 生态保护措施
(1)湿地恢复:实施特克斯河上游湿地保护工程,修复退化湿地,遏制生态恶化趋势。
(2)防洪与岸线治理:投资14亿元建设护岸353.8公里,提升河道防洪能力,保护沿岸生态。
(3)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四爪陆龟、小叶白蜡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逐年增加。
五、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
1. 霍尔果斯口岸的经济政策:作为中哈边境重要口岸,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实行“五免五减”税收优惠(前五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后五年免征地方分享部分),吸引商贸物流、加工制造等产业集聚,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支点。
2. 国际合作与贸易: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允许游客每日携带8000元免税商品,促进跨境贸易和旅游业发展。
六、自然灾害与应对
1. 地质灾害:山区夏季降水集中,易引发滑坡、泥石流;天山地震带活动频繁,存在地震灾害链风险。
2. 应对措施:通过河湖长制强化流域监管,实施防洪工程和生态修复,提升灾害防御能力。
七、典型试题解析
1.例题:分析伊犁河谷成为“塞外江南”的原因。
2.答案要点:
(1)地形呈喇叭口向西敞开,利于大西洋水汽深入,形成地形雨;
(2)北天山阻挡冷空气,冬季气温较高,逆温层发育;
(3)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灌溉便利;
(4)土壤肥沃,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越。
1.例题:说明伊犁河谷薰衣草种植的区位优势。
2.答案要点:
(1)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2)逆温层冬季保温,利于作物越冬;
(3)伊犁河提供灌溉水源;
(4)政策支持和规模化种植经验。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伊犁河谷的地理特征与人类活动紧密关联,其综合开发与生态保护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考生需结合区域自然条件,理解地形、气候、水文等要素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并关注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