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5年高考已不足一月,应届学子和家长紧张备考的同时,“高考周边”——各种各样的预测卷、押题卷也是火爆销售,除了传统的“名师押题”,一些试卷还打上了“AI押题”的宣传,对此,考生和家长应该如何看待呢?



记者到书店看到,关于中高考的预测卷、押题卷五花八门,很多都标注由名校名师编审,“连续多年实力押题”等宣传字样。店员介绍,这段时间以来,相关的试卷销量都挺不错。





记者对话书店店员:

“每年的话这段时间都比较受家长们追捧。”

“现在是中考的卖的比较好是吧?”

“中考、高考预测卷这个系列,还有就是这些押题卷。反正小升初或者中考、高考(教辅书)都还是比较火,因为大家都还是比较重视教育。”



除了传统的“名师押题”,记者搜索线上平台还发现,近期爆火的AI大模型,也被不少卖家引入“押题”阵容,比如在标题或图文处特别写有“Deepseek预测”、“AI押题”等,有的还介绍其“用算法打败高考的筛选!”、“精准锁定高频考点”等,十分吸睛。


电子盗版资料比比皆是

市民:“我觉得这种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全靠科技。因为本身AI也是通过我们把它研发出来的,所以更多的我觉得还是要依靠我们的书本。自己扎实的基础和多做一些题,完全有一模一样的应该不会有。”



官渡区第五中学 老师 张利华:“其实每年到这个时候,特别是四月份、五月份之后都会有各种所谓的押题卷,什么绝密、高考真题、高考母题之类的说法,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真正的高考题,它肯定是基于之前的一些高考要求的核心素养,来新命制的一些新题型。”



张老师介绍,市面上的预测、押题卷几乎都在宣传自己命制的卷纸和考试卷的重合率达到了百分之多少,但这种重合率仅仅是题型和考点的重合,题型和考点相对固定,不该将其“神话”。



官渡区第五中学 老师 张利华:“AI其实它也是基于已有的这些高考真题来进行预测,已有的这些高考真题其实我们都知道,作为有经验的老师,其实我们都还可以进行一定的筛选。所谓的AI生成的押题卷,其实还不如我们有经验的高中老师,大家更是应该把它当做一个普通的,原来的一些真题的变形就行了。”



老师提醒,不管是什么噱头的预测卷、押题卷,考生和家长都应理性看待,将其当做练习卷或者模拟卷即可。


线上有AI预测卷已售出100余份

官渡区第五中学 老师 张利华:“真正的高考备考还是主干知识、经典题型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正常的备考,按节奏走就行。”



AI技术的突飞猛进

对人们的学习、工作产生了显著影响

然而,一些学生借助AI完成论文

甚至中小学生直接让AI“代劳”写作业的现象

让众多家长感到不安

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学生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版)》,明确禁止学生做作业直接复制AI生成的内容。



《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中明确要求:小学阶段禁止学生独自使用开放式内容生成功能,教师可在课内适当使用辅助教学;初中阶段可适度探索生成内容的逻辑性分析;高中阶段允许结合技术原理开展探究性学习。

《中小学生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版)》明确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三大类核心应用场景,分别为促进学生成长、辅助教师教学、支撑教育管理。具体包括:支持个性化学习、强化深度阅读体验、赋能课堂互动、精准课后辅导、校务智能化等等。采访中,对于AI的使用,不少家长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记者对话市民:

“现在AI很流行,有没有担心学生用AI来生成作业什么?”

“这个挺担心的,现在很多小孩子都是用AI,都没去思考然后就直接抄作业。我觉得这个确实有很大的影响。”

“你觉得家长或者老师能不能辨别出来?”

“能辨别出来,因为它的解题步骤和他们的习惯还是有区别的。”



市民:“没有什么担心的,任何一个东西都是有利有弊,你尽量去避弊,利用有利的地方就可以了。”



针对一些家长提到的“过度使用AI会弱化孩子独立思考能力”这一问题,在本次发布的《使用指南》从制度规范、教学引导与角色定位等维度建立了系统性防范机制。一方面,明确禁止学生直接复制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作为作业或考试答案,并限制在创造性任务中滥用人工智能,从源头上杜绝“代劳式”使用行为。另一方面,强化教师的引导职责,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批判性思维训练,通过组织学生分析人工智能生成文本的逻辑缺陷、价值倾向及文化偏差,培养学生对技术输出内容的质疑精神与甄别能力,切实提升信息处理的自主性。



对于《使用指南》建立的一系列防范机制,不少受访市民都表示,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培养自控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很重要。



市民:“我觉得尽量就是少给小孩子玩手机。但是没办法,有时候比如你要出差,或者是工作来不及照顾她也避免不了,加强监管只能说是。”



市民:“还是看家长如何去引导孩子。”

市民:“依赖AI自己就不会独立思考,对于大学生来说还是多钻研一下自己的课题和研究方向,可以使用AI辅助但是不要太依赖它。”



此外,《使用指南》除了明确了应用场景和制度规范等内容外,对学生隐私与数据安全也进行了明确要求,严禁师生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时输入考试试题、个人身份信息等敏感数据,从源头上杜绝隐私泄露风险;各中小学校需建立健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白名单”制度,经严格审核评估,仅允许符合教育场景需求且数据安全合规的工具进入校园使用。



来源:8099999街头巷尾

部分来源:新华社、央视网

编辑:李莹娜

编审:李菁

终审:李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