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r.K
来源:技术领导力(ID:jishulingdaoli)
"我能力不差,业绩也挺好,可为什么每次晋升名单里,总没有我的名字?眼看着那些不如我的人都上去了,真让人想不通..." 这是 近期 一位读者 发 给K 哥的私信 。 K哥 看了 也是 很感慨, 我们从小 就 被灌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之类 的 思想 ,以为只要埋头苦干、拿出成绩,就理应获得提拔和重用。然而, 真实的职场远比这复杂。领导在提拔下属时,考量的绝不仅仅是你的努力或 报表上的数字, 还有其他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则和 考量 。 比如 以下 5 类员工,即便工作再卖力,也难以进入领导的提拔名单。
01
只会闷头干活,从不主动汇报
我们 在职场中常常看到 一些人 技术不错 ,态度也很认真, 但 做起事来却 像 老黄牛 一样,只顾低头拉车, 却很少与人交流,更加不会 向上沟通。 这种人看上去非常“省心” ,但其实 非常 不讨喜。
管理学中有个 “乔哈里视窗” 理论, 通过四个象限来描述个体在社交互动中的信息状态 ,即开放区(自己知道且他人也知道的信息)、盲点区(自己不知道但他人知道的信息)、隐藏区( 自己知道但他人不知道的信息 )、未知区(自己和他人都不知道的信息)。 该理论认为, “盲 点 区” 和 “隐藏区” 会 极大的影响 团队 效率和 协作能力, 同时还会 直接影响 成员之间 信任 关系 的 建立。 根据多年 的 管理经验, K哥 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因为两个认知误区:
1、主动 向领导汇报工作, 就是 邀功
一些技术岗或理工直男,尤其容易有这种想法,他们通常秉持“代码 /结果 会说话”的理念, 认为主动向领导汇报工作就是变相邀功、讨夸。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狭隘的。
主动 向领导 同步工作 , 最大的意义是 通过结构化的信息传递,让领导 更 清晰 地 掌握 你的 工作进度、风险点和资源需求。 如果你领受一项重要任务后,便 石沉大海,杳无音讯,直到截止日期才带着 所谓的“ 成果 ” 出现。这期间,领导对项目的进展一无所知, 也 无法向上级同步信息 ,可以说 整个过程都让你 捏一把汗 , 试想 你是领导你乐意吗?
2、领导 了解我的工作,是想 更好的“控制”我
这也是部分职场人心里常有的“小剧场”, 其实领导之所以 重视下属的主动汇报, 更多的是 需要基于准确的信息来 调配资源、 管理风险 、作出决策 。主动汇报 ,恰恰 是下属提供这种关键信息输入的主要途径。 而 缺乏 这种同步和沟通,等于让领导眼前“一抹黑” ,失去所有作出判断和决策的基础,自然也就失去了对工作的 掌控感和 自身的安全感。换位思考,有 哪个领导 愿意有这种体验?
02
刻意保持距离的“职场变色龙”
职场中还有一类人,他们八面玲珑,见人说人话,见 鬼说鬼话,尤其擅长揣摩上意,谁得势就依附谁,谁失势就疏远谁, 像极了自然界的变色龙。 但, 你以为的“灵活应变”, 其实 在领导眼中可能 就 是“缺乏忠诚”。
社会学中的“群体认同理论”指 出,团队成员的稳定性、 一致性 、和归属感 是组织凝聚力的基础。 而 那些 习惯 见风使舵 、狡兔三窟的人,很难真正兼容于组织,也 很难 获得领导信任、有大的发展。
历史上,三国时期的 吕布堪称 “职场变色龙”的典型代表。他武艺高强,素有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的美誉,然而其立场之不坚定令人咋舌。起初,吕布认丁原为义父,却在董卓用赤兔马等财物诱惑下,亲手斩杀丁原,转而投奔董卓,又拜董卓为义父。后来,为了貂蝉,他再次倒戈,与王允合谋诛杀董卓。这般反复无常的行径,使得他在各方势力中都难以获得真正的信任。尽管他拥有一身非凡本领,却始终无法建立起稳固的势力,最终落得个众叛亲离,被曹操擒杀于白门楼的下场 。
领导用人,除了能力,更看重“可靠 ”。一个立场不坚定、缺乏原则的下属,很难获得领导的真正信任。 任何 领导需要的 都 是能够贯彻指令、在关键时刻能顶住压力、值得信赖的左膀右臂,而不是一个随时可能因为一点风吹草动就改变立场甚至“反水”的投机者。
03
凭借自己的能力和资源
拿捏领导
不可否认,职场中确实有些人,具备某些 稀缺能力或掌握一些 关键资源,这让他们在团队中显得 非常重要,甚至不可或缺。但如果有人 错误 地将这份“不可或缺”当作了与领导讨价还价甚至“拿捏”领 导的筹码,那同样可能走上 一条“不归路”。
说一个K哥亲身经历的故事。当年我刚到一家新公司,就要带团队改造一个 运行多年、支撑核心业务但技术架构陈旧、文档严重缺失的系统。 当时 团队里只有一位 姓陈的 资深工程师对其内部逻辑、接口和 各种 “坑”了如指掌。 自然,老陈 也 就成了这个项目的中坚力量。
在此过程中,老陈 深知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就在薪酬、工作时间等方面向 我提出 了一些 特殊要求。鉴于老陈的能力和资历,我并不是不 能接受他的 要求,也明确告诉他,等这个项目结束了, 他的贡献刚好是一个让大家信服的理由,我一定会满足他的要求 , 为他 走 相关流程,但目前这个项目比较紧急,还是先集中精力把工作完成。
我说的是实话,但老陈却认为我在敷衍他,还多次 在项目关键节点暗示,如果 他的 要求不能尽快得到满足,就随时可能因为“各种原因”退出当前项目。 看了他的表现,我做了两件事,第一,申请了一笔项目奖金,先发他一部分,让他有动力继续把活干下去。第二,马上让圈子里的朋友,推荐有类似项目经验的候选人。不到一周,就招进来一个 合适的新人 ,大概几天的时间,新人就摸清了门道,基本可以接手老陈的工作了。这个时候老陈也变得配合多了,不再三天两头提新要求。 等 项目结束后,我有没有留下老陈,你们猜?
在职场中,你可以有自己“独特”的 价值体现 , 这是好事。但你不能 把 这种“价值” ,变成对 领导的 “威胁与绑架”。仗着自己手里有几张“王牌”,就动辄以离职、撂挑子相威胁,要求特殊待遇、破格提拔或超额加薪。这种行为, 既暴露了这个 人 的短视和格局 不足 ,同时 也是 在挑战领导的权威和管理底线,而且这种人很可能食髓知味,“拿捏”领导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第三次 …这样的下属 对领导来说,最好既不能惯,也不要 留。
04
不把领导放在眼里
经常越级汇报
很多人 都听过这个故事:某一年, 一名 刚进华为的北大毕业生 , 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 给任正非写了一封“万言书” ,大谈华为的发展和战略 。对此, 任正非 的 批复 是 :“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很多人都从“不了解情况,就敢妄言战略 大计 ”这一角度对北大生展开批评。其实 他 还犯了 另一个职场大忌:越级汇报。 一杆子捅到任总那里,即使他 的观点有 些道理,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K哥从以 下几点做些 简单说明:
首先,公司设立管理层级,是为了明确职责分工,确保信息能够有序传递和过滤。 每一层管理者都有其特定的管理范围和职责。越级汇报直接打乱了这个链条,可能导致信息在高层泛滥,使高层领导陷入事务性细节,无法聚焦战略;也可能因为信息未经有效筛选和核实,导致决策失误。如果所有人都越级汇报,整个管理体系将陷入混乱。
其次,这种行为是对你直属领导权威和能力的公然挑战和不尊重。 它会让你的直属领导感到被架空、被否定,极大地打击其管理积极性,并严重损害他对你的信任。试问,哪个领导会欣赏一个总在背后绕开自己,向上“打小报告”或“抢功劳”的下属?即使你反映的问题是真实的,这种方式也往往会引发直属领导的反感和戒备。
另外, 从更高层领导的角度来看,他们通常也不喜欢下属越级汇报。 这不仅占用了他们处理更宏观事务的宝贵时间,也常常让他们陷入处理内部矛盾的尴尬境地。一个成熟的高层管理者,通常会倾向于维护既有的管理架构和下属的权威。即使他们认同你反映的问题,也多半会先将问题反馈给你的直属领导去处理,或者在私下场合进行沟通,而不是公开支持你的越级行为。
职场是一个极其尊重规则、秩序和流程的 场域, 频繁越级汇报,往往是一个 人职场情商和政治敏感度不足的表现。它表明当事人可能不理解组织的运作逻辑, 也不懂得尊重他人感 受, 缺乏在复杂人际关系中妥善处理问题的能力,自然也就很难 被 提拔重用 。
05
把领导当垫脚石,不懂感恩
最后这一类行为,可以说是职场中最伤人品、也最容易断送长远前程的 一种。有些人,在职业生涯早期得到了某位领导的悉心指导、关键提携或 大力举荐,才得以快速成长并晋升。然而,一旦他们羽翼丰满,职位与曾经的“恩师”平级甚至更高时,非但没有丝毫感恩之心,反而可能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开始刻意疏远、排挤,甚至运用手中的权力打压这位曾经的引路人。
这种“过河拆桥”、“翻脸不认人”的行为,挑战了基本的为人之道。领导在提拔一个人时,除了对其能力的认可,往往也包含了情感的投入和期望,希望被提拔者能成为自己得力的臂助,甚至是未来的依靠或同盟。 而那种 忘恩负义的行为,不仅让这位老领导彻底寒心,也会在整个组织和行业内迅速传播开来,严重损害当事人的声誉。
因为这种行为 直接违背了社会文化 中的“互惠原则”。知恩图报,是维系人际关系和社会信任的重要基石, 一个连曾经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人都能打压排挤 ,其他人自然会对其人品打上巨大的问号,谁还敢真心与之交往?谁还愿意在未来给予他帮助或机会?
职场圈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你的所作所为,很容易被他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良的口碑一旦形成,将极大地限制你未来的发展空间。当你需要更高层次的 人脉支持或遇到困 境时,可能会发现自己早已失去了他人的信任和援手,甚至还会遭到老领导或其他了解你的人的反击和报复。
英国诗人雪莱 说过: 品格可能在重大时刻中表现出来,但它却是在无关紧要的时刻形成的。 职场是一场考验综合素质的长跑,决定你能抵达何方的, 不仅仅是奔跑的速度 ,还在于你的韧性耐力、策略智慧以及更为重要的德行品格, 希望大家都 能 拥有美好的人格和 前程。
号主简介:Mr.K,黄哲铿,「顿悟山丘」创始人,科技博主,曾担任海尔、中通快递、1药网技术高管,著有《技术人修炼之道》《技术管理之巅》。分享:AI产业观察、企业AI应用实践、领导者成长。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