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战,印方丢丑丢大了。重金采购的法国阵风战机被巴铁歼-10CE当靶子打。莫迪政府却一边全网删帖捂嘴,一边要搞10天全国胜利狂欢。

这又怂又嗨的操作,搞得全球刷屏,疯狂群嘲。

不过,在我看来,外界应该没有看清莫迪背后的算盘。这老仙,可能借此在玩一出“苦肉计”。

那就是,拿军事惨败当垫脚石,为多年来深水区的印度军政改革铺路。

你知道,自10多年前莫迪执政以来,他一直试图推进四重目标:

一、三军改革,尤其战区化改革与多军种协同;

二、强化“印度制造”对印度军工装备业的渗透;

二、军政改革;

三、地缘政治左右下的印度军事自主。

首先,这场仗一输,印度“万国牌”武器的遮羞布彻底扯没了。但给了莫迪一种口实。

法国“阵风”号称同类最强,结果被单价不到自己一半的歼-10CE干趴下。背后军武数据链协同是核心原因。


你当印度不明白这逻辑吗?非也。只是万国军备大杂烩导致它根本无力真正整合。比如俄制S-400和法制战机互不认账,防空系统成了摆设。

较早时,印度曾要求法国方面开放数据链。结果后者要它再付30亿美元,才能升级数据链。敲竹杠一样了。

变革的一方面,当然可以通过独立自主掌控军备实现。而这也是多年来莫迪一直试图推进印度制造渗透军工业的逻辑。

但官僚和军火商勾搭的腐败网络,阻击落地多年。吹了多年的印度国产“光辉”战机年产量才8架。

这回惨败,外界质疑不断,但总算撞枪口上了。算是给了莫迪一大筹码。他可能偷着乐呢。借着全民骂街的“东风”,现在给足军方“胜利”的面子,接下来,大概会对买办集团下刀子,借惨败清门户。

军改这块硬骨头,莫迪啃了6年没啃动。2019年他强推“国防参谋长”职位,安排了重要棋子拉瓦特担纲。结果,2021年,一架直升机离奇坠毁案,此人罹难,莫迪推进的改革搁浅。

眼前的血的教训,比开一百场扯皮会都有用得多。

而文官和军方的百年宫斗,更是莫迪着力推进的改革方向。2018年他把国防决策权收归进总理府,军方气得跳脚,攻讦不断。这回空战打脸,接下来他若拿民意当令箭,将国防计划委员会改造成后花园。军方再不服大概也得憋一下。简直能重现尼赫鲁时代“官僚控军”的2.0版。

国际场子上印度更憋屈。美国日本嘴上喊着“印太战略”,卖武器时却把核心技术捂得严实;法国人卖阵风战机搞分期付费解锁功能,把印度当冤大头宰。莫迪吃瘪后转头就找以色列买无人机,和土耳其谈导弹技术转让,摆明了要摆脱被大国当枪使的尴尬。中等强国这条赛道,搞不好真能让印度军工弯道超车。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60多年前被揍出心理阴影,结果催生了核武器;2019年米格-21被打成烟花,反倒推进了采购改革。这回阵风神话破灭,保不齐就是印度军工自主的转折点——毕竟全民都在喊“雪耻”的时候,再激进的改革都能被捧成救国良药。

当然,说莫迪故意输掉空战确实有点阴谋论。印军指挥系统掉链子、电子战水平拉胯这些硬伤都是实打实的,再加上国内农民抗议没消停、失业率飙到20%,莫迪这波操作风险也不小。但这场危机确实让各方势力暂时放下了扯皮——文官想集权、军方要装备、老百姓盼着大国崛起,难得地在“报仇”大旗下达成共识。

从地缘博弈看,这场仗反倒给中国军工打了广告。歼-10CE搭配霹雳-15导弹,把西方武器神话砸得稀碎,搞得美国赶紧给巴基斯坦打电话施压,生怕F-16要是参战再吃瘪就更丢人了。俄罗斯更尴尬,卖给印度的苏-30MKI被曝“性能缩水”,军火市场招牌都快砸了。莫迪本想靠“阵风”威慑中国,结果自家战机残骸成了中式装备的免费宣传片。

最绝的是,莫迪连国际调停的戏码都算计进去了。特朗普跳出来抢功说“美国促成停火”,印度官员立马打脸,坚称是巴方先认怂。这手“去美国化”操作,既维护了面子,又暗戳戳推进“战略自主”——毕竟印度要是真成了美国小弟,大国梦可就真成笑话了。

回头看看莫迪这六年,军改就像在沼泽里开车——文官和军方互相扯后腿,三军种抢资源抢成乌眼鸡,连“阿帕奇”直升机都要空军陆军对半分。但这次空战惨败,就像往沼泽里扔了颗炸弹,炸出了一条硬路。战区司令部、一体化战斗群这些磨蹭多年的计划,现在借着“雪耻”的名义,谁敢拦路就是卖国贼。

未来的戏码,还得看克什米尔前线的枪声和军工股的走势。莫迪要是真能借着这场败仗,把军改推进、买办清理、国产化三件套搞定,那这波操作绝对能进政治教科书。但要是玩脱了,让军方反扑或者经济崩盘,那“大国崛起”的剧本,可就要改成“印度崩溃”的连续剧了。

国际政治没有那么多偶然。印度以败为棋,不管是不是莫迪政府刻意为之,都暴露了印度崛起中的深层的制度困境。至于这场南亚次大陆的军事博弈,到底是莫迪的滑铁卢还是“神助攻”,就看阵风残骸里,能长出多大的“印度梦”吧。

夸克,最小的粒子,微末的洞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