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巴冲突中一败涂地,莫迪的糟心事儿,还没完。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问中东期间,对苹果公司CEO库克一通抱怨,又戳到了莫迪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特朗普说,他跟库克是很好的朋友,苹果公司却带着5000亿美元去印度到处建厂,这让他很不高兴,他认为,库克应该回美国建厂,白花花的银子,宁赠特朗普,也别给莫迪啊。


莫迪和特朗普,感情破裂了

莫迪的野心

特朗普“二进宫”以来啊,莫迪是第一批访问美国的领导人。当时还是2月份,特朗普还没拿出“对等关税”政策。莫迪已经有所预感,跟特朗普签下不少合作协议,印度将大力购买美国的能源和武器装备,以换取美国在关税政策上放印度一马。可在特朗普拿出的“对等关税”清单中,印度领到的数字是26%,远高于日韩和欧盟,只是略低于中国。莫迪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美国和印度的梁子,这就算结下了。按说美印之间的实力差距过大,莫迪没道理跟特朗普硬犟,但印度的“赢学”氛围,甚至比美国还要浓。你看这次印巴冲突,明明是印度输了,莫迪还要搞一个为期10天,遍布全国的庆祝仪式。号称“民主之母”的印度,当然不甘心被特朗普骑在头顶。


莫迪的计划很完美,但执行很拉胯

加上前段时间,中国凭借强硬反击,让美国收回对等关税,莫迪也准备跟美国硬碰硬,结果他还没出招,特朗普的大棒就敲下来了。按特朗普的说法,苹果公司应该带着5000亿美元回美国建厂,莫迪政府只能眼巴巴看着,失去大笔投资固然很痛,万一除了苹果公司,还有更多外资效仿,印度咋办?

印度制造

说起来,印度号称要“承接”中国产业链的时日也不短了。2014年莫迪刚上任,就提出“印度制造”计划,试图借助中国产业链转移,复制“世界工厂”的成功模式。期间,莫迪出台了不少配套的政策,比如加强基础教育、发放高额补贴、进行货币改革等等,结果11年过去,印度的制造业占比非但没提升,还从15%降到13%,连美国专家都感慨,同样是人口大国,印度和中国比起来,只能当反面教材。

莫迪的“印度制造”计划有哪些问题呢?首先,他高估了印度自身的能力。不是说印度政府办这事儿的决心不足,而是对印度人的学习能力、吃苦耐劳的水平认知不足。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当初富士康去印度投资建厂,从中国带去上千人的庞大技术团队,结果大半年的培训下来,印度本土工人的合格率只有3%,富士康只能搬回中国。


印度工人的素质,无法跟中国相比

其次,他低估了制造业发展的难度。在莫迪看来,发展制造业无非就是建厂、生产,把货卖出去。但其实,仅是建厂这一项,印度政府就搞不定。修建一个大规模的工厂,需要当地交通、电力、建筑、物流等多部门、多领域的协调配合,中国能在7个月内建起特斯拉超级工厂,换成在印度,7年也未必能建起来。

豪赌失败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莫迪没搞清楚,印度在国际上的定位。他说印度是“有声有色大国”,要在2047年之前,把印度建设成发达国家。这话骗骗印度本国民众还可以,拿到国际上就吃不开了。他在位这些年,看似靠对华强硬,从美西方要到了不少好处,但其实,美西方只提供了除帮助外的一切支持,年复一年下来,印度实际利益没拿到多少,反而因为美西方的吹捧越来越飘。

在这些因素叠加下,才会有前段时间的印巴冲突,如果印度能打赢,什么都好说,莫迪展示强大实力的同时,能让美西方持续下注。可既然打输了,他再谈什么对华强硬,美西方也不会相信。至少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内,印度都会是一个被美西方嫌弃加压榨的状态,至于什么取代中国产业链,更是想都不用想。


最关键的,是印度没打赢巴基斯坦

更讽刺的是,跟印度争抢中国产业链的,不是越南、不是墨西哥,而是美国。特朗普好像认定,把这些低端制造业带回美国,真的能让美国再次伟大。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说,以后的美国人民,将过上在工厂拧螺丝的幸福日子。既然是这样,正在搞产业升级的我们,也只能对美国人民送上最真诚的祝福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