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家以为中美贸易战终于能消停一会儿的时候,特朗普又整了个大新闻。2025年5月12日,他刚跟中国签完贸易协议没两天,就把枪口对准了欧盟。这哥们儿站在白宫,火力全开,指责欧盟在贸易上占了美国大便宜,扬言要对欧洲的汽车、农产品啥的加关税。这事儿一出,全球市场立马炸了锅,欧洲股市哗哗往下掉,大家都在猜:这到底是特朗普又在玩啥花样?还是真要跟欧盟干一仗?

2025年5月10日,中美在日内瓦的经贸会谈总算有了结果,双方签了个协议,同意把一些商品的关税降下来。这事儿可不简单,毕竟过去几年,中美贸易战打得那叫一个热闹,关税你来我往,搞得全球供应链都跟着遭殃。这次协议算是给市场吃了个定心丸。

具体来说,中国承诺未来两年多买2000亿美元的美国货,包括500亿美元的农产品(像大豆、猪肉啥的),750亿美元的制成品(机械、电子产品等),500亿美元的能源(石油、天然气),还有250亿美元的服务业。美国这边也松了口,把120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从15%砍到7.5%,还把其他计划加的关税先搁一边。

除了关税,协议还涉及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比如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同意加强对盗版和强制技术转让的打击,美国也承诺不搞货币贬值来占便宜。双方还设了个争端解决机制,意思是以后有啥问题先谈,不急着甩关税。

协议一公布,全球市场立马high了。纽约、香港、上海的股市当天都涨了2%以上,投资者觉得供应链总算能稳一稳了。美国的农民和制造商也松了口气,毕竟关税降了,他们的货能更便宜地卖到中国去。中国这边,企业也觉得成本能降点,消费者可能也能买到更便宜的美国货。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买账。有些专家说,这协议看着挺好,但很多核心问题,比如中国的国有企业补贴、市场准入限制啥的,还没真解决。说白了,这更像是场暂时休战,双方都想喘口气。但不管咋说,能谈成这步,已经算个不小的进步了。



可这和平的日子还没过两天,特朗普就整了个180度大转弯。5月12日,他在白宫开了个新闻发布会,矛头直指欧盟。这哥们儿上来就放狠话,说欧盟在贸易上对美国太不公平,占了美国多少年便宜。他点名了两大问题:汽车和农业。

先说汽车。特朗普说,欧盟每年往美国卖130万辆车(注意,这数字可能有点夸张,实际数据大概是这个量级),但美国车想卖到欧洲,关税高得离谱。欧盟对美国车收10%的关税,美国对欧洲车才2.5%,这差距确实不小。不过,他没提的是,美国对卡车和皮卡的关税高达25%,欧洲车企在这块儿本来也没啥竞争力。

再说农业。特朗普抱怨欧盟的农业政策太保护主义,美国的农产品根本进不去。欧盟对转基因食品、激素肉类啥的有严格限制,美国的大豆、牛肉啥的想出口过去,门儿都没有。他觉得这不公平,凭啥欧洲货能随便进美国,美国货却被挡在门外?

特朗普可不只是嘴上说说,他直接宣布让美国贸易代表和商务部去查欧盟的贸易行为,查清楚是不是有啥“敲诈”的事儿。他还放话,如果欧盟不赶紧改,美国就对欧洲的汽车、农产品啥的加关税,尤其是汽车,他说这是个“大问题”。

这番话一出,市场立马慌了。欧洲的股市当天就跌了2%多,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也往下掉。投资者担心,这要是真打起来,全球供应链又得乱套。美国国内的反应也两极分化。汽车制造商和农民觉得,欧盟市场要是能打开也不错,但出口商却吓得够呛,怕欧盟反过来加关税,自己的货卖不出去。

特朗普这招为啥这么急?其实得从他的整体策略看。他一直觉得自己是交易大师,喜欢用高压手段逼对方让步。这次跟中国谈成了,他可能觉得自己底气足了,想趁热打铁,把欧盟也收拾一顿。

从历史看,美欧贸易关系从来就没消停过。双方虽然是最大的贸易伙伴,每年贸易额超1万亿美元,但矛盾也不少。比如,欧盟给农民的补贴、美国给波音的补贴,双方都觉得对方不公平。还有数字税的事儿,法国、意大利这些国家想对谷歌、亚马逊啥的收税,美国觉得这是在针对自己公司。

特朗普第一任期的时候,就干过类似的事儿。2018年,他对欧盟的钢铝产品加了关税,欧盟立马反击,对美国的摩托车、威士忌啥的也加了关税。后来双方谈了谈,暂时把关税停了,但问题没真解决。现在特朗普又回来了,估计是觉得老账得清一清。

还有个政治因素。2026年美国中期选举快到了,特朗普得给自己的支持者点成绩。他的基本盘在制造业和农业州,这些人觉得全球化让自己吃了亏。特朗普这时候跳出来骂欧盟,摆出一副为美国工人农民出头的架势,明显是在拉选票。



当然,也有人觉得,特朗普这是在玩大的。他可能想通过跟中国、欧盟一个个打,重新定全球贸易的规矩,让美国占主导地位。不过,这招风险不小,搞不好就把盟友得罪光了。

欧盟这边反应挺快。欧盟委员会当天就发表声明,说他们支持自由贸易,愿意跟美国谈,但不会被威胁吓倒。意思很明白:你想谈就谈,你想打我们也不怕。

如果特朗普真加关税,欧盟肯定不会坐着挨打。2018年的例子摆在那儿,欧盟当时就对32亿美元的美国货加了关税。这次估计也差不多,可能会挑美国的威士忌、摩托车、农产品啥的下手。

贸易战要是真打起来,影响可不小。先说汽车行业。美欧的汽车供应链高度整合,很多欧洲车企在美国有工厂,美国车企也在欧洲有投资。关税一加,成本肯定涨,消费者买车得花更多钱,车企的利润也会缩水。德国的宝马、奔驰这些豪华车品牌在美国卖得挺好,关税一上来,销量可能得掉。

农业这边,美国农民可能更惨。欧盟市场本来就不好进,要是再丢了现有份额,农民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像威斯康星的奶农、爱荷华的大豆种植户,估计得头疼死。

还有科技行业。欧洲好几个国家在推数字税,主要是冲着美国的大科技公司去的。美国要是报复,可能会对欧洲的科技产品或服务加限制,欧盟也可能反过来加强对美国公司的监管。

经济学家算过一笔账。如果美国对欧洲汽车加25%的关税,欧盟经济一年可能损失130亿欧元。美国这边也不好过,欧盟反击的话,美国经济也得损失100亿欧元左右。全球经济增长可能因此掉0.5个百分点。

更麻烦的是,这事儿不光是经济问题,还会影响政治。美欧是北约的盟友,贸易战打起来,联盟关系肯定得受冲击。欧洲有些国家可能开始琢磨,是不是得跟中国、俄罗斯多走近点,少靠美国。

美欧闹掰,对中国来说是个复杂的情况。一方面,美国忙着跟欧盟掐架,可能暂时没空盯着中国。另一方面,如果美欧最后谈妥了,可能会联手对付中国,尤其是在技术标准、知识产权这些领域。



不过,短期看,中国有机会趁乱捞点好处。比如,可以跟欧盟多谈谈投资协议,吸引更多欧洲企业来中国投资。2020年,中欧投资协定(CAI)就差点签成,后来因为人权问题啥的卡住了。现在美欧关系紧张,中国可以再推一把,把这事儿搞定。

还有,欧盟要是跟美国闹翻了,可能会多买点中国的货,填补美国留下的空缺。中国也可以借机推“一带一路”,跟更多国家签贸易协议,拓展市场。

当然,中国也得小心。美欧要是觉得中国在趁火打劫,可能会联手给中国使绊子。所以,中国得平衡好跟双方的关系,既要抓住机会,也别太招摇。

汽车是美欧贸易的重头戏。2024年,美国从欧盟进口了大概130万辆车,价值500多亿美元。欧盟车企在美国市场占了不小份额,尤其是德国的豪华车。如果美国加25%的关税,欧洲车的价格得涨不少,销量肯定受影响。

美国车企可能短期受益,消费者可能会多买点本土车。但问题在于,美国车企也得从欧洲进口零部件,关税一加,成本也得涨。长久看,供应链乱了,大家都得吃亏。

欧盟这边,德国车企可能会考虑在美国多建工厂,规避关税。但这得花时间和钱,短期内救不了急。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欧盟市场对美国农民很重要。但欧盟对转基因食品、激素肉类啥的管得严,美国的牛肉、大豆啥的很难卖进去。特朗普想让欧盟放开限制,但欧盟的农民估计得跳脚,尤其是法国的农民,特别反对美国农产品进来。

如果贸易战开打,美国农民可能更惨。欧盟市场本来就难进,要是再加关税,出口就更没戏了。虽然中国承诺多买点美国农产品,但欧盟市场丢了,损失也不小。

科技行业也是个火药桶。法国、意大利这些国家想对谷歌、亚马逊啥的收数字税,美国觉得这是在针对自己公司,早就威胁要报复。如果贸易战升级,科技公司可能得夹在中间受罪。

美国可能会对欧洲的科技产品加关税,欧盟也可能加强对美国公司的监管,比如数据隐私、反垄断啥的。这对双方的高科技企业都不是啥好消息。

能源贸易最近几年挺火。美国现在是液化天然气的净出口国,想多卖点给欧洲。欧盟为了少靠俄罗斯,也在多买美国的天然气。但贸易战一打,欧盟可能会去找别的供应商,美国的能源公司就得头疼了。

2018年,特朗普对欧盟钢铝产品加关税,欧盟立马反击,对美国的哈雷摩托、威士忌啥的加了关税。结果哈雷宣布把部分生产搬到海外,避关税。这次如果贸易战再打,估计也会有企业这么干。

历史告诉我们,贸易战通常没啥赢家。短期内可能有些行业赚点小便宜,但长期看,供应链乱了,物价涨了,消费者和企业都得跟着遭殃。所以,美欧双方都有理由赶紧坐下来谈,別真打起来。



除了美欧,其他国家也在盯着这事儿。日本、加拿大、墨西哥这些美国贸易伙伴,估计也在担心特朗普会不会下一个找他们麻烦。日本跟美国在汽车贸易上也有类似问题,特朗普要是觉得欧盟这招管用,可能会拿日本开刀。

国际社会普遍希望通过世界贸易组织(WTO)这种多边框架解决问题,而不是靠单边加关税。WTO最近也在忙着调停美欧的航空补贴争端,估计得再加把劲儿。

中国一直说支持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这次美欧掐架,中国得站稳自己的立场。一方面,可以跟欧盟多沟通,争取把投资协议啥的谈下来。另一方面,也得防着美欧联手对付中国,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

中国还可以借机推人民币国际化,鼓励更多国家用人民币结算,减少对美元的依赖。长远看,这对中国的经济安全有好处。

特朗普这回从中国转头搞欧盟,算是给全球经济扔了个大炸弹。中美协议刚让人松口气,欧盟这边的仗又要开打了。美欧能不能谈出个结果,关系到全球贸易的未来。

对中国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咱们得看准时机,灵活应对,既要保住自己的利益,也得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出把力。接下来几个月,估计还得盯着这事儿,看看特朗普这出戏到底咋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