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进口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在内蒙古、重庆等地推出“第二针免费”的惠民政策(原价3216元减至1608元),而国产百克生物则通过“半价”策略参与竞争。
来源:网络
来源:网络
这一现象反映了疫苗企业在市场渗透与存量用户争夺中的激烈竞争,尤其是在50岁及以上重点人群覆盖率尚未达标的背景下(江苏省数据显示,接种率不足且成本高企是关键制约因素)。 两家企业的差异化定价策略,本质上是针对不同区域和人群的精准营销:进口疫苗通过减免政策降低消费者决策门槛,而国产疫苗以更低价格争夺中端市场。这一竞争模式可能推动带状疱疹疫苗从“高端自费市场”向“大众普惠市场”过渡,加速市场扩容。
带状疱疹疫苗为何卖不动?
公众认知与疾病重视度不足
民众对带状疱疹的疾病危害、后遗症风险及疫苗预防价值普遍缺乏科学认知,导致主动接种意愿低迷。部分患者甚至因错过早期治疗而遗留长期神经痛,但疾病教育不足使预防需求未被有效激发。
高价与自费经济压力
现有疫苗价格高昂(如进口疫苗单剂费用超千元),经济负担直接抑制消费意愿。尤其在自费疫苗降价潮中,高价产品的市场渗透难度进一步加剧。
不良反应令人“望而生畏”
“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上写着的‘中度反应’,也吓跑了不少来接种的居民。”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医师坦言,有别于流感疫苗接种后的“轻度”不良反应,部分老年人群在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后可能产生发热、疼痛等相对强烈的不良反应,这也使得老年患者及家属对接种犹豫不决。
其实,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属于正常现象。一款疫苗如果能上市,需要经过严格的检验流程,不良反应都处于可控范围内。带状疱疹疫苗引起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发热、疼痛、肌痛、局部红肿硬结等,通常2至3天即自行消退。即使接种第一剂次后出现了上述反应,在医生评估安全后,仍应接受第二剂次疫苗接种。
中国带状疱疹疫苗市场遇冷的核心原因在于"认知-价格-技术-政策"的多重矛盾:公众对疾病危害认知不足导致需求疲软,进口疫苗高价与国产疫苗效力不足形成市场断层,医保缺位加剧支付障碍,而营销策略单一和政策支持乏力进一步限制了市场渗透。这种供需结构性失衡使得疫苗推广陷入"技术先进但叫好不叫座"的困境。
欢迎来到医食参考新媒体矩阵
2023年疫苗接种攻略
阳过了,该怎么打疫苗?最全接种指导手册来了
撰写| 严宽
校稿| Gddra编审| Hide / Blue sea
编辑 设计| Al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