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发表公开讲话庆祝印度大胜,也就能骗骗自己了!
5月10日,印度与巴基斯坦签署停火协议,巴基斯坦空军以6:0的战绩完胜印度,击落6架印度战机,其中包括3架号称“西方骄傲”的法国阵风战机。
而将印度打的满地跑的武器,居然是性能看似“入门级”的中国歼-10CE战机。
西方大国在这场空战前冷眼旁观,战果公布后却集体哑火,直到阵风坠毁的消息传出,全球才重新重视起中方T0级作战体系。
阵风为何“死得这么惨”?
先来说说这场空战的“主角”:阵风和歼-10CE。
阵风是法国达索公司引以为傲的第四代半多用途战机,鸭翼布局、复合材料机身、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还能空战、打地、反舰,堪称“全能选手”。
印度当年花大价钱引进,就是看中它的“西方标准”和多用途能力。反观歼-10CE,乍一看像是“低配选手”。
它是歼-10C的外贸版,属于第四代改进型战机,单发设计,空重9.75吨,挂载7吨,最大起飞重量19.2吨,比阵风小一圈。
论纸面性能,阵风有接近一代的技术优势,按理说一对一单挑,歼-10CE应该讨不到便宜。
但空战不是擂台赛,而是技术与体系的博弈,战果显示,歼-10CE不仅击落了阵风,还以8:0完胜,其中3架阵风的坠毁让法国人直接傻眼。
社交媒体上流传的坠机视频信息量巨大:一架阵风的残骸上,扭曲的机翼、摔成几段的导弹清晰可见,导弹残骸被确认为法国的米卡空空导弹,射程约50公里,属于中距弹。
令人咋舌的是,阵风是“带弹坠毁”的——它连发射导弹的机会都没有,就被50公里外的歼-10CE一击毙命。
歼-10CE的“杀招”是霹雳-15空空导弹和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的组合。
霹雳-15射程高达200公里,配备主动雷达制导和数据链中段修正,堪称“聪明导弹”。
它能依靠预警机指令飞向目标区域,途中三次修正弹道,在40公里处自行锁定目标。
相比之下,阵风的“流星”导弹虽然也不差,但价格昂贵、数量有限,出口版性能还打了折扣。
更致命的是,阵风的SPECTRA电子战系统直到被击中前3秒才察觉威胁,雷达可能在强电磁干扰下直接“瞎了”,这场空战阵风不是输在机动性或火力,而是输在“看不见对手”。
不只是战机牛,是体系强
如果只盯着歼-10CE的单机性能,那就真小看了这场空战的意义。
歼-10CE的胜利,靠的不是战机本身,而是中国那套“T0级”作战体系,这套体系的核心,是预警机、地面雷达、数据链和霹雳-15的完美联动。
美媒披露,巴基斯坦空军在预警机-3000的引导下,将歼-10CE爬升至1.8万米高空。
这个高度超出了印度苏-30MKI雷达的俯仰扫描范围,却让歼-10CE的KLJ-7A雷达发挥出260公里的最大探测距离。
当印度战机刚进入霹雳-15的射程,巴方飞行员就收到火控系统自动分配的打击指令。
霹雳-15发射后,初期靠预警机指引,中段靠双脉冲发动机修正弹道,末段自行锁定目标。
整个过程,歼-10CE只需要“发现-发射-脱离”,完全实现了“先敌发现、先敌开火”。
这套体系的可怕之处在于,它让战机的性能差距变得次要,只要能发射霹雳-15,哪怕是性能稍逊的战机,也能干掉阵风。
换句话说,中国把空战从“单机对决”升级成了“体系碾压”,阵风虽然全能,但在专精制空的中国体系面前,就像一个“杂而不精”的选手,空有花拳绣腿却无还手之力。
西方底裤都被扒了
印巴空战的结果一公布,西方大国的反应堪称“大型翻车现场”。
战前他们对冲突冷眼旁观,巴基斯坦公布战果后,七国集团却连夜发声明“呼吁克制”,这反差简直耐人寻味。
美国媒体更坐不住了,《国家利益》杂志直言:如果连阵风都折了,F-22在类似条件下怕是也得栽跟头。这话听起来夸张,但细想有几分道理。
F-22虽然是五代隐身战机的标杆,但没有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弹量受限,航电系统也因生产较早而略显老旧。
在电子战干扰或信息链中断的场景下,面对歼-10CE的远程打击和体系加持,F-22未必能全身而退。
西方的慌乱,根源在于对中国实力的长期误判,中国军工向来低调,公布的武器参数往往保守,料敌从宽,宁愿假设对手更强。
反观西方,习惯用“掺水PPT”夸大自身技术,从材质到推重比,从限高到射程,无一不“注水”。当年他们靠这招拖垮了苏联,如今却在中国面前踢到铁板。
中国的厉害之处,在于把“PPT”变成了现实,歼-20、霹雳-15、KLJ-7A雷达,这些技术不是纸面概念,而是实打实的战场利器。
中国领先两代,T1无人
现代空战早已不是战机间的单打独斗,而是信息、雷达和导弹的较量,中国用预警机+数据链+远程导弹,验证了“体系大于单机”的真理。
性能稍逊的歼-10CE能击落阵风,靠的就是体系加持,这种模式早在1991年海湾战争时美国就展示过,但中国不仅破解了美式体系,还将其升级到了新高度。
具体来说,中国的雷达和导弹技术领先西方至少两代。
有源相控阵雷达反应快、精度高、抗干扰强,霹雳-15的“发射后不管”和数据链修正能力更是独步全球。
这套体系被外界称为“T0级”,意味着全球第一梯队,而“T1”目前空缺,世界第二只能从“T2”开始排队。
美媒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F-22若陷入中国体系的打击圈,隐身优势可能被削弱,远程火力也难以匹敌。
这场空战暴露了西方多用途战机的短板,阵风、F-35这类“全能选手”在设计上追求均衡,但面对专精制空的中国体系,显得力不从心。
未来战争规则将进一步向信息化、体系化倾斜,无人智能设备和智能指挥系统。
这些虽未大规模应用,但中国已在这一领域布局,歼-20等项目的经验表明,中国的技术储备远超外界想象。
参考资料:巴基斯坦称击落5架印度战机,专家分析:冲突难以进一步升级 封面新闻
白玉京|歼-10C试刀:西方空战神话破防,中国打法实现降维打击 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