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发烧跑三甲?慢性病开药排长队?如今,越来越多的奉贤居民发现,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能解决常见病,还藏着不少“隐藏技能”——从特色门诊到安宁疗护,从家庭医生到健康科普,这些社区医院正凭借差异化服务成为居民健康的“第一站”。这背后也反映了医疗体系改革、居民健康需求变化以及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等多重因素。

上海奉贤“家门口的‘宝藏医院’”系列报道持续更新中!上期我们探访了金汇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让生命终点更有温度和尊严的“安宁疗护”病房,本期,跟随记者前往西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看这里的特色医疗服务。

在奉贤区西渡街道,一座2300平方米的现代化康复中心正悄然改变着周边居民的就医体验。作为上海市首批“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上海市残康分中心”,西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以特色肌骨康复服务为核心,与奉贤区中心医院建立上下转诊机制,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高效、便捷的康复医疗服务。

科技赋能:社区康复的“智能升级”


走进西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宽敞明亮的康复大厅内,各类智能康复设备有序运转。这里配备了7大类、50种共计93件康复设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几台“黑科技”设备。


“像是玩游戏一样,要把它们都消灭掉,很好玩的。”80岁的沈老伯五个月前因脑梗导致右半边身体失去知觉,一度只能躺在床上,在奉贤区中心医院进行了手术治疗之后,随即来到家附近的西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康复治疗。每天他都会在老伴的陪同下来到康复治疗室锻炼右腿,这台像是“游戏机”一样的机器让沈老伯有些着迷,通过右脚踩踏可以控制在屏幕上的子弹,把“敌人”消灭,让患者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脚踝和腿部的肌肉群。“这台踝关节康复机器人可以帮助术后患者重新学习行走。”中医康复医生陈丽丽介绍道,“通过智能化的步态训练系统,患者恢复速度比传统方式快30%左右。”


在另一侧,肩关节智能机器人正在为一位肩周炎患者进行治疗,“肩关节智能机器人能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度,同时还通过游戏提高病人治疗的趣味性。”陈丽丽进一步介绍。



“超声引导下肌肉松解术”是科室的明星项目,这项技术能够精准定位疼痛点,避免损伤周围健康组织。“治疗过程大概30分钟,很多患者当场就能感觉到症状缓解。”治疗师介绍。数据显示,该项目对肩周炎、网球肘等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达98%以上。


59岁的张阿姨,外伤后肘关节十分僵硬、疼痛,弯曲、伸展、旋转胳膊有困难,吃饭、梳头、做家务等日常活动受到很大影响,专家团队经过仔细评估,确定张阿姨是关节损伤后引起的关节黏连,开展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关节松动技术、肌力训练以及上肢康复机器人等综合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锻炼,张阿姨的右肘关节从原先的主动屈肘摸不到同一侧的肩膀和头发,恢复到可自行吃饭、梳头和做家务,极大地提高了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时间也比预期快了近20%。”这样的案例在这里并不少见。

专业团队:打造个性化康复方案


除了有针对性地帮助老年群体恢复,年轻人的康复需求有所不同。正在做下肢康复的罗小姐才25岁,几个月前因不慎摔跤导致左腿小腿骨折,在恢复的过程中,原本打算看看网上的科普视频在家自己做康复,没想到不仅没好转,反而更严重了,意识到有点问题的罗小姐还是选择来到了康复门诊进行规范性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师沈昱介绍: “ 在肌骨康复过程中,年轻患者常因 ‘ 年轻恢复快 ’ 的认知误区而忽视科学康复 , 一定 要及时 向康复师反馈疼痛程度和性质 , 也不能因 自我感觉良好就擅自增加运动量 , 要 严格遵循阶段训练计划 , 避免二次损伤。 ”


“我们会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方案。”沈昱介绍,“比如骨折术后患者,我们会根据手术类型、恢复阶段等,设计专属的康复计划。”团队独创的“评估-治疗-居家训练”闭环模式,确保患者从医院到家庭的康复无缝衔接。


在设备升级的同时,科室重点打造了一支专业康复团队。得益于区卫健委“柔性引才”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仲荣洲团队的每周定期下沉带教指导,在西渡培育了一支由3名康复医生、8名康复技师和2名康复护理人员组成的专业基层团队。


中心康复科还与奉贤区中心医院建立了紧密的“联合病房”模式的合作联动关系。通过上下转诊机制,患者在三级医院完成手术后,可以无缝对接社区康复服务。“这种模式既保证了专业性,又体现了社区医疗的连续性优势。”西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副主任曹筱筱表示,“我们与中心医院实行病历共享、治疗方案互通,确保患者在转诊过程中得到连贯性的康复治疗。”

未来方向:让优质康复触手可及


很多人认为只要不进行剧烈运动,骨头和肌肉上的损伤就会慢慢痊愈,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慢性疼痛、身体能力下降等问题往往需要专业的康复介入。特别是术后患者,早期康复介入能够避免许多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升手术效果。


“ 肌骨康复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是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能力,回归社会的重要环节。 ” 陈丽丽医师强调, “ 我们希望通过社区康复服务,让更多患者认识到早期康复的重要性。 ”科室还定期举办健康讲座,指导居民进行居家康复训练。


这种“康复不出社区”的服务模式赢得了居民好评。“在这里做康复,既省去了奔波之苦,又能享受专业服务,真是家门口的‘康复宝藏’。”患者张女士感慨道。


对于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通过上下转诊绿色通道,可以快速转入奉贤区中心医院。“转诊过程非常顺畅,上午在社区做完评估,下午就能在中心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患者李先生说。


曹筱筱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与中心医院的合作,计划引入更多智能康复设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让更多居民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康复医疗服务。”

【就医指南】

地址:西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扶港路209号)

⏰时间:周一至周五 8:00~11:30、13:30~17:00

咨询电话: 021-37130115、18930195270


记者手札

从“冷清门可罗雀”到“患者主动选择”,这些社区医院的蜕变背后,是精准对接需求的创新思维“把小事做精”的坚持。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未来“小病在社区”或许不再是口号,而成为更多人的就医新习惯,这将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优化三级医院的诊疗结构,使其能够更加专注于疑难重症的诊治和医学前沿的探索。

上海奉贤“家门口的‘宝藏医院’”系列报道,将带您探访我们身边社区医院的特色服务,敬请持续关注!

记者、编辑:凌姗珊

视频编辑:朱子元

通讯员:沈群(区卫生健康委)

• end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