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在线学习”

获取更多资讯!

5月15日下午,2025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平行会议“智能时代教师角色转变与能力提升”在武汉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会议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指导,华中师范大学承办。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部门负责人、教育机构代表、国际组织专家以及教育数字化研究领域的学者150余人参会。会议围绕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能力培养、人机协同教学实践、数字素养等议题展开讨论,旨在推动全球教育数字化进程中教师发展合作与对话,助力教师角色转变。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云彦,塞拉利昂技术与高等教育部副部长萨尔乔·阿齐兹·卡马拉,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俞伟跃,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彭双阶出席会议并致辞。开幕式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韩劲红主持。



杨云彦指出,教育数字化不仅是技术应用,更是系统性变革,教师作为教育变革的核心,其角色转型与能力升级已成为全球共同课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作为教育大省和中国教育数字化的先行区,近年来,湖北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部署,深入实施湖北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数字赋能教师发展”的行动路径,着力破解教师数字素养不足、教学模式创新乏力等关键问题。在人工智能与数字化的浪潮中,希望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共同探索教师教育发展新模式,携手共绘数字时代育人新图景。


萨尔乔·阿齐兹·卡马拉在讲话中系统阐述了该国在智能时代推动教育变革的实践经验,呼吁以技术赋能教师群体为抓手,深化全球教育合作。他表示,教师在智能时代教育变革中扮演着“可持续发展引擎”的核心角色。塞拉利昂始终坚持优先发展人力资本,将数字技术确立为教育改革支点,大力推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中国始终是塞拉利昂值得信赖的伙伴,希望建立“公平、互惠、可靠”的全球教育合作网络,共同在智能时代推动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发展。


俞伟跃在致辞中表示,一直以来,中国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视为数字教育发展的基石,计划通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为系统推进智能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构建清晰发展路径,致力于培育兼具数字素养与教育智慧的未来教师。人工智能,既是全人类在未来发展道路上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突破文明界限、推动全球教育协同发展的宝贵机遇。中国将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各国深化教育合作,为智能时代教师角色转变与能力提升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展现中国担当。


彭双阶表示,近年来,华中师范大学作为教师教育的“国家队”,始终将“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教师”作为使命,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实施人工智能与教师融合发展计划,不断强化人工智能支撑的教育教学和教师发展。未来,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既是趋势与机遇,也是压力和挑战。华中师范大学愿与国际教育同仁携手,以数字技术激活教师潜能,以教育智慧照亮人类未来。



主旨报告环节,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副校长尼尔斯·平克瓦特,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夏立新,莫斯科市立师范大学校长伊戈尔·列莫连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洪伟伦教授,英国纽卡斯尔大学首席副校长奈吉尔·哈克尼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OISE)詹姆斯·斯洛塔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湖北省教育厅教师管理处处长赵耿,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穆特鲁·楚库罗瓦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熊璋教授等专家围绕智能时代教师角色转变与能力提升主题,深度分享了各国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圆桌讨论环节,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校长雅克·弗雷蒙、香港岭南大学校长秦泗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IEC JTC1教育信息技术分委员会主席乔纳森·梅森、俄罗斯教育科学院全纳教育发展中心实验室主任尤利娅·菲拉托娃教授和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朱俊围绕“人工智能与未来教师”议题,展开讨论,呼吁建立跨国教育合作机制,推动智能教育生态共建,引起与会代表的广泛共鸣。

案例分享环节,来自海南、宁夏两地的三位中学老师现身说法,介绍了各自课堂教学和教研中的实践探索成果。科大讯飞公司分享了在教育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技术研发和系统应用成果。


成果发布环节,华中师范大学吴砥教授代表华中师范大学团队发布年度《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报告》,为了解全国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参考。


大会期间,同步发布了《智能时代全球教师发展倡议》,倡导以数字技术赋能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来源丨华中师范大学微信公众号、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