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使用共享单车的时候,有没有意外扫到那些让人尴尬的二维码?
近期,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吐槽称,曾经“长”在电线杆、厕所、公交站牌上的非法小广告,已经盯上了共享单车,诸多车座上都印有不雅图片以及电话号码或者二维码,有的车上甚至层层叠叠地贴了数张!可谓是“骑到哪,传到哪”,不仅影响骑行体验,对城市形象也有损害。
有的网友表示“几十辆单车二维码被替换成购物二维码,太可怕”“自己拿纸蘸着水都擦不掉,真是烦人。”
据了解,共享单车被“牛皮鲜”广告盯上已不是新鲜事。以前还只是将纸质广告粘贴在坐垫、车架上,而今已“升级”成盖戳与喷涂式,更加难处理。还有的二维码小广告,甚至盖住了部分骑行码,导致用户误扫。
经查,这些小广告涉及代开发票、赌博涉黄网址,其中关于“公积金提取”“公积金待办”的内容较多。
有媒体尝试联系“公积金待办”小广告的发布者,对方均称可通过虚构房屋租赁、虚构房产交易等方式,协助个人提取本人账户的住房公积金。
据其介绍,所谓的通过虚构房屋租赁方式提取本人账户的住房公积金,是依据被提取人公积金账户余额情况,一次性垫付相同数目款项,并收取一定“手续费”,通常为提取金额的20%左右。如果提取的公积金数额较大,则可采用虚构房产交易的方式,所收取的手续费也会较前者更高一些。
不过,公积金中心提醒,依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等规定,住房公积金作为长期住房储金实行专款专用,违法违规提取住房公积金须承担法律责任。凡宣称所谓“内部渠道”“专业代办通道”等内容的均为虚假宣传,广大缴存人切勿轻信各类收费代办公积金提取信息,以免造成信息泄露、财产损失。
至于其他涉黄类小广告,也有网友实践后表示,广告上的网站多为诈骗网站。
共享单车车辆流动性强、维护保养成本高、综合监管难度大等特性是其被小广告盯上的原因。各类小广告针对共享单车此类问题特性,争相抢夺低成本高曝光的“广告位”,设法逃避监管部门的监督处罚,迭代发展为社会治理的顽瘴痼疾。
有运营企业负责人表示,脱胶剂铲除、湿纸巾擦除等手段不一定能清理干净,要视小广告的覆盖面积和数量,将车辆返仓清洗或更换。然而,前脚清完后脚贴,总在清但总是有,其张贴速度远超清理速度。
据报道,负责张贴小广告的人员中,一部分是受雇于人,想要“赚点外快”;一部分是相关犯罪团伙的老乡、熟人。他们每贴一张挣几毛钱,按散发量计件牟利。北京警方去年破获一起散发小广告案件,嫌疑人供述,每天张贴小广告1000张左右,收入450元。
且张贴广告者多是趁夜间或人流密集时打游击,执法部门调查取证难度较大。
哈啰单车方表示,企业一直在和非法广告做斗争,每年需要投入数百万元的成本,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美团单车方也表示,非法广告需要投入额外人力物力清理广告,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
对此,目前相关企业和部门均采取了防控手段。
相关企业除了安排专人每天进行多轮巡查外,均采进行了材料改进,如美团、哈啰等企业采用新型防粘贴涂层、镂空车筐设计,降低广告附着性,便于后续清理;滴滴青桔使用分体锁保护二维码等;美团单车还呼吁市民随手拍照举报。
相关城管执法部门则采取智慧监管措施,如蚌埠市搭建共享单车监管平台,实时监控1.9万辆车辆;北京利用视频探头追踪张贴行为。
在此提醒大家,一定提高警惕,不要轻信非法小广告内容,避免误入诈骗或违法交易,部分涉黄网站可能通过诱导充值、收集个人信息实施犯罪,建议发现后及时举报,如果遭遇诈骗,及时报警。同时建议相关企业除了加强日常维护外,增加举报功能,鼓励广大群众拍照举报。相关部门则可开展跨区域协作、多部门联合执法,对于非法张贴者加大行政处罚力度。
编辑: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