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市委办公厅帮扶集团驻乡驻村干部在革命老区酉阳南腰界集结誓师,以长征精神为动力,从脱贫攻坚胜利迈向乡村振兴新战场。2023年5月,第二批轮换帮扶干部接过“接力棒”,接续在酉阳这片热土上阔步前行。四年来,帮扶集团秉持“一棒接着一棒跑”的信念,扎根酉阳,统筹资源力量,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持续发力。
从2023年5月到2025年5月的700多个日夜,从田间地头走访调研,到精准施策解决难题,帮扶集团以实际行动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不断拓展帮扶的广度与深度。这份跨越时空的坚守与接力,让帮扶成果惠及万千百姓,为酉阳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如今的酉阳,田畴间孕育希望,村庄里欢声笑语,致富路越走越宽。市委办公厅帮扶集团正以初心为笔、实干为墨,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的动人篇章。
用诚心换称心 帮扶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年均74.12万元
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市委办公厅帮扶集团以产业振兴为突破口,通过文旅融合、特色产业链延伸、生态农业创新等多元路径,推动32个帮扶村集体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2024年数据显示,32个帮扶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村均74.12万元。传统农业向现代化产业转型的生动实践,正在武陵山深处铺展开一幅产业兴、农民富的振兴图景。
在文旅融合的沃土上,他们让传统村落焕发新生机。驻花田乡何家岩村第一书记常元钰依托花田梯田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金字招牌,推动古寨民宿、村史馆、咖啡馆提档升级,让古老村寨成为网红打卡地;驻铜鼓镇铜西村第一书记王小明请来农业“智囊团”,以彩色水稻绘制大地艺术,构建“彩画铜西”农文旅融合新图景;驻浪坪乡浪水坝村第一书记高伦江协调市农科院技术资源,打造高山立体种养循环产业园,并于2024年7月成功举办“桃香四溢·醉美浪坪”采摘节,让乡村振兴与文旅发展同频共振。
在特色产业的赛道上,他们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驻花田乡花田村第一书记付忠军引进玉米加工生产线、延长肉牛产业链,让撂荒地变身“金土地”;驻黑水镇宝剑村第一书记黄果引建600亩高标准农田、推动榨油厂扩容升级、搭建定向采购渠道,让村集体年收入突破40万元;驻麻旺镇米旺村第一书记万杨深耕麻旺鸭特色养殖,从品牌重塑到市场开拓,推动产业完成质效双升的跨越;驻偏柏乡苗坝村第一书记唐道彬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和庆铃集团捐赠,探索“公司+集体+农户”的养牛新模式,建成现代化养殖场,首批100头肉牛已入栏饲养。
在生态农业的实践中,他们谱写着绿色发展新篇章。驻花田乡老龙村第一书记苟文军做活“水文章”,让21000只蟹苗游进稻田,催生“稻蟹共生”的生态经济新图景;驻花田乡中心村第一书记张剑推动数字养蜂、稻鱼共生等智慧农业项目,设计特色包装提升产品附加值,为传统产业插上科技翅膀;驻板溪镇山羊村第一书记刘兰泉携手万源佳药业,建成全市首个中药材GAP栽培基地,为村集体经济增收9万余元;驻浪坪乡官楠村第一书记隆利争取资金开建红薯粉加工厂,又深入茶园协调管护,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
700多个日夜的坚守中,这群带着城市资源与视野的驻乡驻村干部,以实干诠释担当,将政策红利转化为田间硕果,让科技成果在乡土扎根,在武陵山间树起一面面鲜红的振兴旗帜,指引着更广阔的乡村振兴之路。当酉阳的山乡渐次披上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新装,这些奔走在田埂上的身影,已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动写照。
用暖心换民心 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
两年来,酉阳32个帮扶村的田间地头、院坝村落,处处留下市委办公厅帮扶集团驻乡驻村干部的脚印。他们揣着笔记本走村串户,在田埂上开院坝会,在吊脚楼里拉家常,把“大走访大调研”变成了记满百姓诉求的笔记,与村民结下“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
这是基础设施跨越升级的两年。驻毛坝乡细沙河村第一书记刘念将硬化通村公路作为首要任务,经过多方努力,让全长23.8公里的公路得以硬化,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驻车田乡车田村第一书记杜峰积极筹措资金,修建便民路、拓宽产业路、实施农村照亮工程,并引进民间资本盘活闲置资源,惠民生促发展;驻酉酬镇和平村第一书记罗欢通过实地走访查勘,积极争取资金,修建产业桥,打通了农产品出山“最后一公里”;驻铜鼓镇清泉村第一书记金正连为解决村民需求四处奔走,找水源、建老年食堂、修产业路、推动冷冻库建成投用。
这是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的两年。驻花田乡茶香村第一书记袁蒙积极助力困难农户发展蜂蜜产业,为低保户协调贷款、请专家传授技术、联系客户销售蜂蜜,让农户在蜂蜜产业中尝到了甜头;驻大溪镇茶店村第一书记何涛为独居老人解决用电安全问题,帮助低保户家庭协调相关事务,让群众感受到温暖;驻偏柏乡汆鸭村第一书记黄治文通过发微博、朋友圈等方式,帮助村民销售金秋梨,并与企业食堂签订消费帮扶协议,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这是乡村建设生态宜居的两年。驻两罾乡金丝楠村第一书记黄欣通过艺术赋能,助力楠木湾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设,参与景区规划、设计与拍摄,打造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文旅景区;驻天馆乡杉坪村第一书记孔宇制作微视频、绘制壁画、开展美育活动,研发文创产品,挖掘美食产品,以艺术助力乡村振兴。
两年来,驻乡驻村干部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真心换取信任,让32个帮扶村产业兴、村民日子甜。这些既具温度又饱含力度的帮扶成果,不仅为酉阳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的动力,更让酉州大地上共同富裕的故事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最为动人的音符。
用耐心换真心 勤劳努力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用政策宣讲会引导村民转变观念,让“只要勤劳努力,就一定能过上更好的日子”的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党建+”“企业+村集体+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社会资本流向乡村;以“四进三回”行动为抓手,回引返乡创业人才,让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在山乡加速集聚……700多个日夜,市委办公厅帮扶集团驻乡驻村干部们步履不停,以耐心贴近群众、用真心换取信任,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诠释着实干与担当。
为了吸引更多要素向乡村汇聚,驻乡驻村干部们积极开展“四进三回”行动。驻万木镇黄连村第一书记喻凯创新“党建+金融”帮扶模式,通过整村授信为200余户农户提供400余万元资金支持,7名产业大户获320万元低息贷款,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户,带动村集体经济和农户产业的蓬勃发展;驻万木镇木坪村第一书记杨锋建立党员结对帮扶机制,争取专项资金购置生产物资,助力脱贫户重拾致富信心;驻花田乡张家村第一书记代开瑞积极引进公司发展淫羊藿中药材产业,争取70万元帮扶资金撬动800万元社会资金,构建“公司+集体+农户”利益共同体,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驻板溪镇红溪村第一书记赵小飞依托工业园区区位优势,回引熟练工返乡就业,打造劳务品牌,并开展定向培训,培养劳务经纪人,带动村民就业;驻龚滩镇红花村第一书记何廷武以消费帮扶为突破口,通过党支部引领,将农副产品销往城市,实现增收15万元。
产业发展的热潮中,乡风文明建设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乡村。驻车田乡清明村第一书记徐进将文化治理融入乡村振兴,牵头制定43条村规民约,开展“人民美术考古讲习所”活动,通过“1+1+1”共创模式涵养村民“主人翁”意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驻黑水镇马鹿村第一书记章明理以档案工作为抓手,系统挖掘红色文化遗产,建立村级数字档案室,实现12类民生档案“云端查阅”,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从产业培育到文化浸润,从金融创新到人才回流,驻乡驻村干部们正以多元的探索方式破解着“三农”难题,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贡献了生动鲜活的实践样本。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创新与实践的故事仍在持续书写,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正一步步化为美好的现实图景。
用恒心换信心 乡村风貌焕然一新
作为对口帮扶主力军,市委办公厅帮扶集团始终把酉阳的发展当作“自家事”,带着责任与情怀扎根山乡,充分依托派驻单位资源优势,以“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为核心抓手,在产业提质、基建攻坚、消费帮扶等领域持续发力。
在帮扶实践中,驻乡驻村干部充分发挥派出单位资源优势,围绕“酉阳800”品牌建设主战场,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差异化探索,将山区特色转化为市场优势。驻车田乡黄坝村第一书记张红兵紧紧依托“娘家”单位的航运优势,推动5家航运企业与酉阳签订1200万元农产品采购协议,更在“两江游”“三峡游”旅游船上开辟“酉阳800”专区,让“酉阳800”品牌随着滔滔江水声名远扬;驻龙潭镇桐岭村第一书记杭晓宁开展“酉阳800”主要农产品质量控制,牵头建立覆盖8个乡镇的药肥双控示范基地,将农业科技送到田间地头,让“酉阳800”农产品的品质底色在精细管控中逐渐鲜明;驻楠木乡红庄村第一书记曾绍玮以“一粒种子”撬动产业升级,成功申报“酉阳800”有机稻米直供基地,引入茅台酒厂专用高粱品种,让传统农业实现价值跃升;驻大溪镇金线村第一书记母自利引进市农投集团下属企业,利用撂荒地发展生态山羊散养,通过“代养分红”机制让荒坡变身“致富田”;驻毛坝乡龙家村驻村第一书记成渝江争取派出单位资金,建成集健身、娱乐、党建宣传于一体的文化广场,村民幸福感随着硬件提升与日俱增。
与此同时,帮扶集团各成员单位聚焦“一县一策”,从政策供给与项目落地双向发力,推动渝湘复线高速彭酉路顺利通车,助力高标准油茶基地投产达效,支持桃花源旅投集团投融资改革;重点推进菖蒲盖农旅融合项目,推动渝湘高铁黔江至吉首段前期工作取得突破,同步实施新型城镇化补短板项目,从交通物流、产业园区、文旅融合等维度构建县域发展新骨架。
青山为证,初心如磐。如今的酉阳,产业筋骨愈发强健,乡村风貌焕然一新,群众笑脸更加灿烂,这正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城乡融合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的生动写照。展望未来,市委办公厅帮扶集团将继续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全面推进酉阳乡村振兴的赶考路上,书写更多坚守初心、实干兴邦的时代答卷。
上游新闻 谭柯 实习生 张一诺 通讯员 赵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