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赵熠如)5月9日—11日,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系列活动在浙江德清举行。在“2025地理标志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大会”上,各界代表共同探讨了地理标志品牌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作用。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委副书记、县长杨绪春表示,“赤水源品”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推动镇雄县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并增强了农村发展动能。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委副书记、县长杨绪春。(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
目前,“赤水源品”构建了“一品三集群”的发展格局,“一品”即“赤水源品”本身,“三集群”分别为百亿级乌金猪全产业链集群、百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和百亿级白酒产业集群。
杨绪春表示,2022年,镇雄县依托赤水河源头这一独特优势,着力打造“赤水源品”区域公用品牌,并于2023年发布这一品牌。镇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赤水源品”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把区域公用品牌作为地方名片进行建设和推荐。
“我们在打造‘赤水源品’区域公用品牌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杨绪春说,“首先是农特产品从无名到有名的转变。镇雄位于赤水河源头,极具生态优势,农产品的品质非常好。但是,过去大家不了解这些产品。现在,我们已有十多种产品被纳入‘赤水源品’区域公用品牌,包括竹笋、生猪、辣椒、魔芋等。通过品牌打造,整个产业价值有了很大提升。比如现在买二荆条辣椒,大家就会选择镇雄的品牌。很多大城市的商超,也会选择镇雄县的二荆条辣椒。”
“其次,我们实现了产业链条从田间到舌尖的转变。过去这些农产品都在大山里,现在我们实现了从种植端到深加工,再到舌尖上的产业化发展,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品质好、价格优的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杨绪春说,“同时,我们也实现了产品质量从杂牌到品牌的转变。在区域公用品牌的创建过程中,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倒逼农特产品种植端规模化、标准化。田间地头是工业化的第一车间,要把第一车间干好,干出品质、干出品牌。”
“赤水源品”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已推动镇雄县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并增强了农村的发展动能。
“现在我们已经有104万亩的竹笋,并投产了42万亩;还有10万亩的辣椒、4万亩的魔芋。通过种植、加工,我们已实现农业产值超过50亿元,实现了农业增效。”杨绪春说。
“我们还实现了农民增收。通过品牌推荐,基本上每一种产品的价格都提高了30%以上。例如,竹笋的售价在最近三年翻了一番,过去我们的竹笋1斤是3元多,去年涨到了6元多、7元多。”杨绪春说,“我们算了一笔账,现在从事这些产业的村民有2.2万户、9万多人,通过产业发展、品牌打造,人均增收达3500元以上。镇雄县有79万人是劳动力,其中在省外务工的又有41.7万人,是劳务输出大县。这些年通过发展农业品牌,很多老百姓又选择回乡创业、就业,大大增强了农村的发展动能。”
杨绪春还表示,镇雄县“赤水源品”区域公用品牌的成功打造,有三个因素必不可少。
“第一是要有特色。镇雄县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最大的特色就是生态。”杨绪春说,“镇雄县位于赤水河源头,赤水河(昭通段)被列入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现在我们正在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我们的产品最大的标签就是有机、生态。”
“第二是品质。我们的竹笋中的氨基酸含量是其他地方产品的20%以上,辣椒里面的维生素等含量也比其他地方高。这就是‘山珍’,山珍就是我们的品质。”杨绪春说。
“第三个是味道,即人文的味道。”杨绪春说,“长期以来,镇雄老百姓拥有勤劳、勇敢、务实、诚信的品质。消费者所购买的‘赤水源品’是百分之百的正品。我们只做有味道的产品,这个味道就是纯正的味道、真实的味道、诚信的味道。”
据悉,本次大会正式发布并启动了“地标名品培育工程”,明确未来三年将围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数字化赋能”三大方向,遴选100个潜力地标产品进行重点培育。工程将联合行业协会、电商平台及金融机构,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支持体系,助力地标产品突破地域限制,走向全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