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5月14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庐江县泥河镇泉西村的农家小院,村民王桃连为小叔在理头发,现在两个未成年的孙子都在家里,她必须得乘他们睡着起来干活。九时许,在这个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里,泥河镇志愿者们在国际家庭日到来之际,前来屏息聆听的不仅是跨越30载的亲情守护,更是一部鲜活的“家风教科书”。
曾获得“第三届感动庐江十大人物提名奖”的王桃连今年57岁,她自出嫁几年以后,就开始照顾生病的婆婆与小叔,如今婆婆去世,照顾小叔的生活起居有30年了。她的行为被当地被群众交口称赞,儿子与媳妇受其影响,也对小叔十分上心、孝敬。
王桃连照顾小叔。
1991年,王桃连与同村村民张先中相识并相爱了。1992年,男方到她家提亲,有村民好心提醒,张先中那个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弟弟以后会成为负担。王桃连却不这么想。“才结婚几年是他母亲照顾的,之后他母亲生病,我就开始管了,毕竟是一家人。”王桃连说。在王桃连的印象中,小叔是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导致的肢体二级残,走路靠两根棍子支撑,身体呈扭曲状态,稍不留神就会摔倒。
她的丈夫常年外出务工,现在儿子也外出务工了,家里家外全靠她。照顾小叔不是口头上说的那么容易,每顿饭都要盛好端到他面前,洗澡、洗脸、洗衣、叠被、理发,甚至穿衣都是她一手搞,连在卫生间待久了,王桃连都要进去看。家里种了些田地,王桃连都不敢待久,生怕小叔在家摔倒。“孝老爱亲是传统美德,我所做的是应该做的,孩子在看着你呢。”王桃连的话非常朴实。在她的带动下与影响下,儿子与媳妇都对小叔非常孝顺,逢时节回来,每次都要带给他营养品,还搀扶着他锻炼。2024年小叔生病住院,儿子媳妇都请假回来照顾。
“这不是简单的爱心帮扶,而是新时代家庭文明的立体建构。”泥河镇中心学校负责人说。近年来,该镇将“家风细胞工程”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通过家校共建育家风、开设家风主题宣讲、开展家风手抄报比赛等多种形式,让数百户家庭参与家风建设。王桃连家庭的故事多次被媒体报道,成为广大居民学习的典范。(徐梅生 文/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