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5日,上海市静安区蕃瓜弄小区旧住房改建“拆除重建”项目签约首日即以98.6%的高比率生效,开启了原址重建的蝶变之路。两年来,这座承载着上海城市更新历史的工人新村,以“蕃瓜弄速度”和“新时代群众工作八法”为标杆,实现了从“老破小”到现代化社区的跨越,成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旧改的示范样本。

历史回望:时代烙印下的居住困境

蕃瓜弄始建于20世纪初,曾是上海人口密度最大的棚户区“滚地龙”。1964年,改造为上海首个五层工人新村,但因“小梁薄板”结构缺陷,房屋老化、厨卫共用、面积狭小等问题日益凸显,居民生活苦不堪言:烧饭需错峰、如厕靠痰盂、洗澡用“三盆水”,最小的户型仅6.5平方米。





攻坚克难:直面“天下第一难”

设计方案的复杂性:户型设计的“乐高式”调整,面对97种原始户型、最小6.5平方米的复杂情况,方案历经几十稿优化,最终归并为8种基础房型,衍生47种细分户型,确保每户套内面积增加,独用厨卫、阳台和朝南房间成为标配。

签约率的“双向奔赴”:从党员带头签约到居民志愿调解,基层干部以“将心比心”化解矛盾。居委会干部以真诚打动居民,党员志愿者主动说服邻里,最终实现100%签约的“奇迹”。

过渡期的民生保障:居民搬离期间,政府每月提供过渡补贴,并协调解决租房难题。街道设立“一门四站”负责政策咨询、信访调解、矛盾化解、法律援助,确保“矛盾不出小区”。

蝶变新生:从“老破小”到“宜居标杆”

硬件升级与配套完善:小区新建6幢7—33层电梯住宅共1285套,配备地下车库提供地下机动车停车位约790个、人车分流设计及9000平方米公共配套,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改造后小区绿化率达37%,惠民1122户,服务设施堪比商品房。

情感联结延续:居民虽暂居各地,但通过临时党支部的“回娘家”活动、线上联络,维系社区凝聚力,提升居民获得感和社区温度。

老党员陈老伯感慨:“改造后还是老邻居,这才是真正的家园。”



目前,蕃瓜弄地基工程已初具规模,项目从2023年11月开工至今,桩基工程及首道支撑栈桥完成100%,二道支撑完成100%,二道支撑下土方开挖完成100%,底板垫层浇筑完成100%,负二层模板铺设完成60%,钢筋绑扎完成35%,混凝土浇筑完成20%,预计2027年完成居民回搬。



蕃瓜弄的蜕变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更新,更是一场关于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它证明在城市发展的长卷中,民生“里子”与城市“面子”同样重要,而居民的幸福笑容,正是最闪耀的旧改勋章。

记者:陈洁

图片:天目西路街道

编辑:徐悦琳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