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乌克兰战争中廉价无人机的崛起彻底改变了战场格局。这些价格低廉、操作灵活的无人机不仅用于侦察,还能执行精准打击,成为俄乌双方争夺技术优势的关键。而在这场技术竞赛中,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物品——游戏机操控手柄——意外成为了战略资源,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尤其令人瞩目的是,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游戏机操控手柄激增,乌克兰对此表达了强烈担忧,认为这些设备正被改装为军用无人机的控制装置。然而,问题在于,游戏机操控手柄本质上是非军用物资,中国不可能对其出口实施严格管控,而乌克兰自身也可能从中国采购类似设备。这种复杂局面凸显了现代战争中民用技术与军事用途交织的困境。
根据日本放送协会引述的中国海关数据,2024年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视频游戏机、操控手柄及配件总额超过9500万美元,几乎是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时的七倍,今年第一季度出口额更是2022年同期的三倍以上。乌克兰基辅经济学院研究员比洛乌索娃指出,这些操控手柄“很可能被军事化,用于操作无人机”。她认为,俄罗斯经济持续下滑,民众对游戏机的需求不太可能突然激增,出口增长的背后显然与军事需求密切相关。
事实上,游戏机操控手柄因其人体工学设计、操作简便和低成本,早已被改装为无人机控制设备。这种改装并不复杂,只需简单的硬件调整和软件适配,就能将家用游戏手柄转化为军用无人机的遥控器。俄罗斯总统普京曾透露,2024年俄罗斯生产的无人机数量超过150万架,是2023年的十倍以上。这些无人机的快速增产离不开廉价、易得的控制设备,而中国出口的游戏机操控手柄无疑填补了这一需求缺口。
有趣的是,乌克兰在指责中国对俄出口的同时,自身也可能从中国采购类似的游戏机操控手柄。廉价无人机在乌克兰战场上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乌克兰的无人机生产能力近年来显著提升,离不开民用技术的广泛应用。乌克兰完全可以通过合法渠道从中国或其他国家采购这些设备。因此,乌克兰对中国的指责存在一定程度的“双重标准”——一方面批评中国对俄出口,另一方面却可能依赖同样的供应链。
从本质上讲,中国不可能对其出口实施类似武器装备的严格管控。首先,这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高度市场化,涉及大量私营企业,监管难度极大。其次,操控手柄的用途广泛,出口时申报为普通游戏设备完全合法,难以从源头上甄别其最终用途。即便中国加强对俄罗斯的出口限制,俄罗斯仍可通过中间商或第三国转运获取这些产品,正如爱沙尼亚情报报告所指出的制裁漏洞。
此外,全球游戏机操控手柄市场高度全球化,中国并非唯一供应商。日本、韩国和欧美国家同样生产类似产品,俄罗斯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补足需求。因此,乌克兰呼吁对向俄罗斯出口游戏设备的中国企业实施制裁,效果可能有限。制裁可能导致中国企业在欧美市场受限,但对俄罗斯的实际供应影响不大,反而可能进一步推高中间商的利润。
乌克兰战争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现实:民用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民用技术的广泛可得性和低成本,让任何国家或组织都能以较低代价获取高技术装备,从而模糊了军用与民用的界限。乌克兰的愤怒或许可以理解,但要彻底切断这些技术的军事化应用,远比制裁一家中国企业复杂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