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鹏 李百羚 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
5月14日至15日,来自全国各地博物馆、纪念馆、高校代表以及文博专家齐聚四川巴中市通江县,共同探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与文博人才培养之路,为通江这片红色热土注入新的活力与智慧。
本次活动创新性地采用“实地研学+主题研讨”的形式。与会人员先后参观了通江蜀道文化展、通江银耳博物馆以及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并召开座谈会,深入探究通江丰富且独特的历史文化与红色资源。
“通江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完整,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育人价值。” 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戴剑飞表示,期望通过校地融合共建的方式,对通江红色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共同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聚力打造育人和科研的高地。
座谈会上,各单位代表纷纷围绕红色文旅教研、红色文旅创新与传承等关键议题发表主旨发言,并就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博人才能力提升、区域文旅协同发展等重要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此外,现场还发布了精品红色交通线通江段主题游径,相关合作方举行了签约仪式。
“通江县作为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苏区首府所在地,拥有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最大的红军石刻标语群等众多珍贵的革命遗址遗迹,被誉为‘露天革命博物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馆长张龙在会上分享道,通过参与此次活动,深刻感受到通江红色文化所蕴含的蓬勃活力,今后将加强交流合作,共同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
“通江不仅有丰富的革命历史文物,还是蜀道要脉,历史文化资源独特。”中共一大纪念馆副馆长阮俊说:“通江这片红色热土,承载着无数革命先辈的足迹与精神,值得大家深入探寻,并将其承载的英雄事迹与革命精神,从通江、巴中带向全国,让红色文化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近年来,通江县始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积极整合红色文化、银耳文化等特色资源,成功开发出“川陕苏区红色走廊”“秦巴生态秘境”等旅游线路3条,以及银耳羹、银耳面膜等特色产品,精心打造了“通江花月夜”夜间消费新场景、王坪综合实践教育营地等。接下来,通江县将持续发力,构建红色文物保护、文博人才培育、文旅经济转化的生态闭环,为巴中市建设 “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 贡献更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