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祁连山管护中心寺大隆自然保护站管护人员在巡山查林过程中,借助无人机拍摄到令人动容的画面——一只胡兀鹫于崖壁窝巢内悉心育雏。


胡兀鹫悬崖育雏

自2024年3月,寺大隆自然管护站辖区首次发现胡兀鹫营巢并成功繁育一只幼鸟后,近日,管护员又惊喜地在同一地点目睹胡兀鹫再次繁育幼鸟。在拍摄的镜头里,胡兀鹫成鸟如坚毅的雕塑般守在巢穴边缘,用翅膀温柔护住灰色的幼小雏鸟。它目光锐利,瞳孔随着山风转动,警觉地扫视着远处的无人机。蓝天与峭壁为背景,生动勾勒出猛禽在育儿时独有的温柔与警觉姿态。

胡兀鹫,别名大胡子鹫,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因其鸟喙下吊着一撮乌黑胡须而得名,它也是世界上唯一嗜食骨头的鸟类。这种珍稀鸟类主要栖息于海拔500—4000米的山地裸岩地区,常将巢穴建于悬崖峭壁的突出之处。其繁殖期一般在2月至5月,一窝多产两枚卵,孵化期约55天。

此次珍贵影像的捕捉,不仅为研究胡兀鹫的繁殖习性提供了重要资料,也再次彰显了祁连山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谭安丽 通讯员 蔡武 胡学斌 文/图

责任编辑:黄璐

来源: 观澜新闻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