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下午14:30,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将在京举行。人民网、中国网、华夏时报视频号平台、中国残疾人杂志社视频号平台、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视频号平台将进行全程直播。
本场报告会将介绍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宣讲报告团及成员情况。7位全国自强模范、1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将作报告,让我们先一睹他们的风采吧!
王 俊(视障)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王俊推拿中心技术总监
男,汉族,42岁,民建会员,视力一级残疾。他辗转全国各地苦学按摩技术,创办盲人按摩企业。2019年,在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保健按摩项目第一名。2023年,在第十届国际残疾人技能竞赛中荣获按摩项目冠军,同年,其推拿中心被评为世界盲人联盟亚太区盲人按摩示范店。先后培养盲人按摩师500余人,帮扶千余名盲人上岗就业。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累计捐款捐物100余万元。发起“王俊光明行”志愿服务项目,开展按摩推拿社区公益行技能培训、公益助学等活动上千次,得到社会各界认可。
陈敏仪(肢残)广东省东莞市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运动员
女,汉族,35 岁,肢体二级残疾。因患有先天性遗传疾病导致双腿无力。2009年,因上肢条件良好,陈敏仪被东莞市残联选拔进入省队,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陈敏仪从省队走上国家队,从国内赛场走上国际赛场,为国家赢得诸多荣誉。2021年,她代表国家出征东京残奥会,获得了混合 W1 级复合弓团体赛金牌和女子W1级复合弓个人赛金牌。2023年7月,陈敏仪参加了在捷克举行的2023残疾人射箭世界锦标赛,在女子团体 W1 级决赛中夺得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2023年10月,陈敏仪在杭州亚残运会的射箭女子W1个人公开级决赛中摘得金牌。2024年,在第17届夏季残奥会上成功卫冕射箭女子个人W1级金牌、混合团体W1级金牌。曾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陈良杰 (听障) 浙江省平湖市景兴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副主任
男,汉族,39岁,听力二级残疾。1岁时被确诊为先天性听障,2006年考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计算机专业,认真学习文本处理技艺,毕业后成为一名制图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CAD、CDR、AI等制图软件,从参加浙江景兴纸业集团职工技能竞赛计算机操作项目拿下职业生涯首金,到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夺得冠军,再到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陈良杰拿遍了大大小小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的冠军。在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他用1小时40分钟完成3万多个法语文字的快速拼写,并完美复刻杂志排版,从20位世界高手中杀出重围,获得文本处理冠军,获得计算机技能大赛冠军的大满贯。
黄 莺(视障)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女,汉族,29岁,中共党员,视力一级残疾。两岁时因高烧双目失明,2015年作为宁夏首位参加普通高考的盲人学生,以高出当地理科一本线85分的好成绩被武汉理工大学录取,2019年被保送为学校政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22年考取了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在学校时,她摸索出“口述-盲文记录-盲文学习-盲文解题-口述”的学习模式,连续三年综合测评第一,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主持国创项目1项,参与省部级课题3项。她积极参与湖北省“四进四信”等宣讲活动,累计到基层开展宣讲报告200余次。她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累计达800余小时,先后帮助70余名残疾人升学、就业,通过短视频分享视障知识、励志故事等,总播放量超过15亿。
陈桂平(肢残)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新圩村卫生所乡村医生
男,汉族,47岁,中共党员。3岁因火灾失去右肢,1996年从省卫校毕业,取得乡村医生资格证,创办新圩村卫生所29年来,他单手骑单车,累计出诊行程超过12万公里,日均行程 11公里,骑坏16辆自行车,用坏18个医药箱,为困难家庭减免诊疗费30余万元,受益群众5000余人次,被百姓誉为“随叫随到的 120”。他在行医的同时热心公益事业利用业余时间学会心理疏导,帮助20多名残疾人实现创业,照顾孤寡老人126位,资助贫困学生260余人,资助金额16万元,义务宣讲健康知识900余场,联系专家为当地群众义诊40场,带动一大批乡贤投身公益事业。
李 康(听障)江苏省东台市特殊教育学校高级教师
女,汉族,48岁,中共党员,听力一级残疾。幼时因药致聋,她刻苦奋进,成为苏北首位聋人大学生,毕业后投身特殊教育事业。作为东台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她爱生如子,用爱心和智慧引领残障学生成长。作为聋协负责人,她创新工作法,组织多彩活动,帮助聋人融入社会。她还致力于阅读推广,开设公益阅读课,带动残疾人阅读,近三年来组织各类残疾人读书活动30余场。先后获得盐城市师德标兵、盐城市十佳服务之星、盐城市十佳阅读推广人、东台市十佳道德模范等荣誉。
此路恒(肢残)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自立民族服饰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人
男,58岁,傈僳族,中共党员,肢体四级残疾。八岁时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脚残疾。2000年开始从事制作民族传统服饰产业,挖掘整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为傈僳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动200多户村民,户均年增收3.1万元以上。他运营的的傈僳族民族服饰于2019年成功进入国家级非遗工坊,并于2022年入选国家级“非遗工坊典型案例”。他支持残疾人购买股份,根据投资比例参与经营并分红,为重度残疾人家庭免费发放缝纫机,指导、培训缝纫技术,帮助他们在自己家里实现就业。为困难学生家庭帮助解决建房所需水泥。发挥科技特派员和乡土人才作用,积极向广大群众宣传国家政策、免费培训民族服饰加工、传承非遗工坊。
何 巧 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区分局红岩派出所教导员
何巧将传承发扬“红岩精神”与做好警务服务工作相结合,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一线,自学手语服务听障群众,牵头创建“无声警务室”,满腔真情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她自费参加手语培训班,掌握2800余个手语词汇:累计帮助听障群众 2800余人,成功调解涉听障群众矛盾纠纷1200余件,被誉为听障群众的“贴心人”。先后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
来源:中国残联
编辑:冯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