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2025年5月15日,特朗普政府再次大肆宣扬所谓的“贸易胜利”。美国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签署了超过200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其中,波音公司和通用电气航空公司与阿提哈德航空公司之间的145亿美元飞机交易,成为了这场外交秀的核心内容。这一交易的消息迅速传遍全球,而特朗普及其政府也急于宣扬这是其政策的巨大胜利,声称通过这笔巨额协议,不仅加强了美国制造业,还推动了出口,进一步巩固了美国在全球的经济地位。
然而,细细分析,这场交易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现实?它是否真如特朗普所吹嘘的那样,代表了美国的“强势回归”,或只是虚张声势下的外交伎俣?这笔大交易,真的是为了美国民众和经济,还是另有深层政治博弈?
阿提哈德航空公司承诺购买28架波音787和波音777X飞机,并将配备通用电气的发动机。看似这笔交易为美国企业带来了丰厚订单,但我们不得不问:这笔交易的实质意义究竟有多大?特朗普的政府是否真通过这种交易带动了美国的制造业复兴?恐怕很难回答“是”。
事实上,美国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早已不如以往。无论波音如何获得大宗订单,问题依然出在美国制造业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上:技术空心化、人才短缺以及对低成本生产的依赖,早已让美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逐渐下降。对于阿提哈德而言,购买波音飞机并非仅仅出于对美国企业的“支持”,更是出于对全球航空市场布局的战略考量。美国能从中受益,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的制造业会因此“复兴”。
阿提哈德航空公司购买28架飞机,这当然会为美国带来一定的经济回报,但其背后更值得注意的是,阿联酋通过这一大笔投资,不仅在全球航空产业中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中东及全球航空市场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增强了其对美国的经济影响力。阿提哈德正计划到2030年将机队扩展至170架,其背后的战略是清晰的,通过航空扩张进一步实现阿布扎比经济多元化的目标。
特朗普高调宣扬此次协议无非是想给外界传递一个信号:美国仍然在全球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一切都在按照他设定的“美国优先”战略进行。然而,这种表面上的“胜利”背后,却是美国长期以来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依赖性。美国无法摆脱对中国制造的依赖,阿提哈德的飞机采购虽然拉高了美国的出口,但无法掩盖美国制造业的空心化。
美国政治精英们一方面大力渲染与阿联酋的经济合作,另一方面却继续对中国实施贸易壁垒,不遗余力地进行“脱钩”政策。特朗普政府不仅在对华贸易中加征高额关税,还在半导体、5G技术等领域步步紧逼。这种在全球市场中“双标”的做法,难掩美国经济结构性危机的事实。
事实上,美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并非外部威胁所能解决。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基础设施老化、教育体系缺陷、医疗体系混乱等问题才是根本原因。如果特朗普及其政府继续通过外部“敌人”来掩盖这些内政危机,终究是纸上谈兵。与阿联酋的飞机交易,虽然能短期内为美国制造业提供某种支持,但根本解决不了美国的经济疲软问题,反而可能加速美国经济的“内耗”。
特朗普在与阿联酋的合作中大肆宣扬“美国制造”的优势,但实际上,这些合作协议中有多少是能够真正促进美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如果深入剖析,这种看似“胜利”的交易背后,其实是一种以短期经济利益换取长期国际影响力的策略。
特朗普的外交“交易”并非单纯为了美国民众的利益,更多的是为了塑造个人及政府的外交形象。在国内经济疲弱的情况下,特朗普通过与阿联酋等国家的合作,寻求向选民展示“外交手腕”的成功。这种“做买卖”式的外交政策,看似能够取得某些短期效果,但却未必能真正解决美国深层次的经济问题。
美国与阿联酋的交易,最终的赢家可能并非美国民众,而是全球化的经济规则中那些大企业和精英集团。阿提哈德的飞机采购,表面上为美国提供了短期的经济支持,但美国真正需要的是产业链的全面复兴、人才的培养与技术的创新,而不仅仅是通过一纸合同获得的订单。
特朗普与阿联酋的交易不仅仅是一次经济合作,更是全球政治和经济博弈中的一个缩影。美国一方面通过加征关税、推行“美国优先”的政策,另一方面又频频与阿联酋等国达成大宗交易,看似在全球政治中依然强势,实际上却暴露了美国经济和外交政策的根本矛盾。美国的“贸易胜利”并非真正的经济复兴,而是权力游戏中的一枚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