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蓬安县小麦和油菜迎来收获期,当地农户抢抓晴好天气,组织农机开镰收割。收割机、拖拉机、旋耕机等各类农机驰骋在田野上,处处可见火热的夏种夏收场景。
福德镇北斗坪村,农机手驾驶收割机收割小麦。周亮 摄
去年以来,蓬安县按照“14333”工作思路,围绕构建一个农机服务体系、提升“耕种防收”四个环节机械化水平、补短“大中小”型三种机械、创新“国企引领、支部主导、多元参与”三种运营模式、做强“人才、平台、安全”三大支撑等五个方面,全域推进农业机械化,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构建“1+5+N”农机服务体系
近段时间,蓬安县睦坝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内,金黄的油菜连片、小麦成行,村民驾驶着收割机抢收油菜和小麦。
“这里的高标准农田实行稻-油(麦)两季轮作。”睦坝镇种植大户沈仁杰介绍,他创办的合作社目前有100多人、30多台农机,眼下正在抢收小麦和油菜。
睦坝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覆盖10个村、1个社区,是蓬安县打造的10个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之一。“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睦坝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以睦坝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蓬安建成了涵盖睦坝、巨龙、正源3个镇共12.9万亩的粮油安全产业带。
在常丰农事服务中心,农机服务中心、育秧育苗中心、粮食烘干中心等一应俱全。“我们拥有大型农机具130台(套),年服务能力超过10万亩。”该中心负责人介绍,中心的农业机械设备能提供耕作、播种、育苗等多个环节的全过程社会化服务。
“农业机械化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蓬安县相关负责人说,去年以来,该县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基础双向发力,立足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情况,围绕“户户小农机、一村一农机大户、一乡一农机专合社、全县一农事服务中心”构架,按照企业牵引、专合社主体、大户补充的原则,形成“1+5+N”农机服务体系。具体而言,即整合全县农机设备、人才资源,建立1家县级农机服务中心;按照行政区划建立河舒、徐家、金溪、罗家、巨龙五个片区农机服务中心,与县级农机服务中心紧密联系;在全县培育组建100家以上重点农机服务组织,负责周边行政村主要农作物耕、种、防、收等环节的农机服务。
“我们还将积极引导支持农机经销商通过连锁经营、品牌代理等形式,合理布局全县农机零配件供应中心和重点乡镇维修网点,开展农机维修保养业务,满足辖区内农机作业需求。”蓬安县相关负责人说。
提升“耕种防收”机械化水平
5月7日,杨家镇双流村的小麦开镰收割。金黄的麦田里,收割机轰鸣,麦秆屑和麦壳均匀撒落,小麦收割、麦穗脱粒等作业一气呵成。
“收割一亩地仅需10多分钟,机械化收割太快了。”农户陈大爷说:“以前人工收割,不仅慢,还要看天气。现在机械化收割大大提高了效率,天气晴好一天就能收完。”
在陈大爷看来,机械化作业不仅缩短了小麦的收割时间,还为接下来的水稻种植赢得了时间。
“收”有农机助力,“种”也是全程机械化。当前,蓬安县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像杨家镇这样的“机械化小镇”不在少数。
从空中俯瞰,已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河舒镇小板桥村田块相连,沟渠纵横,连片的油菜植株挺拔而稠密。
“以前地块小,农业机械进不来。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后,如今田成方、路成网,旱能浇、涝能排。全程机械化,种地更省力,产量再提升。”河舒镇小板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韩晓春说:“我们村今年种的油菜和小麦,产量将增长15%左右。”
从播种到收割,机械化贯穿农业生产的各环节。近年来,蓬安县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不断加大对农业机械的推广和应用力度,积极提升“耕、种、防、收”各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努力让农业机械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耕作环节:以国家级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为引领,全面建设高标准农田43.85万亩;种植环节:重点开展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精密播种,补齐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薄弱环节,以睦坝的工厂化育秧、流水线育秧、机械化插秧为示范,在全县加强工厂化育秧基地建设;病虫害防治环节:成立10支以植保专合社为主的专业机防队,大力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收获环节:支持推广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低损籽粒直收农机、薯类收获农机等装备,补齐玉米、油菜机收环节短板,促进玉米、油菜联合收获机升级换代。
夯实农机人才支撑
农业机械要实现广泛应用,让农户享受到农业机械化的红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不容忽视。
近日,蓬安县农广校高素质农民培育专项行动农业无人机培训班正式开班,来自全县各乡镇的村干部、专合社负责人、家庭农场负责人和种植大户等30余人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是蓬安县面对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转型需求首次开展的农业无人机培训,为期三天,采用“课堂+田间+云端”模式教学,学员不仅能学习农业无人机结构原理、作业规范和主流机型实操训练,还能通过“云课堂”视频学习,参与线上答疑。
“这次农业无人机培训很有意义,特别是实践环节,把我们带到地里现场观摩,再让我们实操,更加容易理解和上手。”学员唐永珍说。
“培训完成,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合格的学员将取得无人机操作证。”蓬安县农广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县农广校还将围绕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等重点领域,培育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近年来,蓬安县按照“农机有人用、农机集体用、农机安全用”原则,做强人才支撑,每年举办2期以上农机手技术培训,支持农机服务组织培养农机操作、维修等实用技能人才;做强平台支撑,建立健全农机信息服务平台,确保全县所有农机大户全部入驻蓬安农机共享平台并发挥实际作用;做强安全支撑,开展农机专合社合法合规经营全面普查,做到资格合法、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增加市场透明度,明确农机安全生产考核细则,确保全县农机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该县统筹整合辖区内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型机具,通过“带机入社”等形式加入重点农机服务组织,统一调配、统一服务,切实增强重点农机服务组织作业能力。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导向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对重点机具购置试行地方补贴,增加农机服务主体购机积极性。积极引导县域农机生产企业联合高校实施小型农机研发、技改等攻关行动,逐步补齐小型农机缺口。
此外,蓬安县还将进一步激发全域农业机械化潜力,由国企引领打造耕、种、防、收全过程机械化示范片,进行跨村、跨乡、跨县农业机械订单作业及委托生产管理。推广应用“支部领办、统一经营、机械化耕作”模式,助力村集体经济“破土成金”。引导非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到农机社会化服务中来,推动全县农机行业健康发展。(供稿/供图:蓬安县委报道组 彭圣洲)
来源:四川新闻网
声明:转载出于宣传服务广大市民、弘扬正义、正气、警示之目的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联系本平台,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