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有3大兵工厂,沈阳兵工厂因老张的财力雄厚霸占了兵工厂之首,汉阳兵工厂因为是中央系实力也不弱。

只有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是地方军阀割据的产物,凭借着眼界与决心,阎锡山把太原兵工厂打造成了民国三大兵工厂之一。

这说兵工厂在巅峰时期不仅能造出150毫米迫击炮,更有自己的炼钢厂,钢铁自给率高达50%,远超其他两大厂。

阎锡山为之沾沾自喜的时候,没想到太原兵工厂最后竟然沦落到了沈阳兵工厂的地位。

制造设备、武器、弹药库,以及熟练的技术工人全部留给了日寇,成为了日寇制造武器侵略中国的重要支撑。



阎锡山在民国的军阀当中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存在,他从封建社会走来,又是军阀当中岁数较大的,个人思想比较保守。

偏偏是这样一个旧时期的军阀却萌生了建造兵工厂、自给自足的前卫思想,放在当时的环境当中被其他军阀嘲笑为“有钱没地方花了”。

有了想法,太原也为他提供了现成的机会。1898年,当时的山西巡抚胡聘之建立的山西机器局,成为了阎锡山建造自己兵工厂的基础。

在这座只能修理枪械的初级工厂里,阎锡山每年投入的银元高达800万,把它建造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兵工厂。

升级后的太原兵工厂占地2000亩,员工有1.5万人,下边分了18个独立的厂子,既有枪厂、炮厂、火药厂,也有炼钢厂、炼油厂这些高级工厂。



阎锡山对自己的兵工厂要求可不仅仅是大就完了,还要求兵工厂的设备与技术必须是先进的。

为了武装自己,也为了保持优势,阎锡山从德国、日本、美国引进专业的武器装备生产设备,同时聘请德国、日本技术人员现场教授培训、督促生产。

1930年是太原兵工厂的巅峰时期,在这座大型兵工厂里,仅各种车床、铣床、锻压机就有6500台之多。

武器当中至关重要的技术部分,例如火炮膛线加工,阎锡山就从德国克虏伯聘请技术人员负责。

手枪、步枪、冲锋枪、轻机枪,太原兵工厂全部都能生产,且大多以仿制为主,仿制的对象也以德美等先进武器为对象。



大型武器上,从75毫米到150毫米轻型、中型、重型迫击炮,阎锡山的兵工厂也能生产出来。

仿制不是目的,阎锡山还促手下必须创新,不能受制于人。

太原兵工厂就有了无烟火药的生产,钢铁厂每年会有5000吨自产钢出炉,弹药底火也在1930年后实现了自给自足。

来自德国的MP18冲锋枪原来的射速是400发每分钟,经太原兵工厂的改造,其射速达到了500发每分钟。

兵工厂是烧钱的,阎锡山虽然肯花钱,但也懂得压缩成本。



在太原兵工厂仿造之后,一把晋造65式步枪,直接从仿制对象毛瑟步枪的50银元降到了35银元。

82毫米迫击炮也降到了进口价的60%,1200银元。

这些全部是阎锡山的思想决定的,千万别嘲笑阎锡山是个笨蛋,哪个笨蛋也没有他这样的实力与前卫思想。

在阎锡山的大力扶持之下,太原兵工厂的武器生产能力在1937年达到了顶峰,仅步枪和手枪每个月就有3500支下线。

更加稀缺的冲锋枪和轻机枪,每个月会有200支和50挺。



至于子弹每月会有10万发,全力保障军队的使用。

75毫米到150毫米迫击炮每月的产量是50门,炮弹在5万发。手榴弹更是随便造。每月保证10万枚。

无烟火药的产量也在每个月20吨左右。

种种数据下来之后,足够阎锡山养活30万私兵。

除了自给自足以外,阎锡山还向外倒腾军火,段祺瑞、马步芳都是阎锡山的大客户。



正当阎锡山在做着美梦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降临到他的头上,沈阳兵工厂的悲剧在太原兵工厂身上上演了。

七七事变之后,山西也面临着进攻,阎锡山虽然未雨绸缪,但做的准备工作并不多。

他从9月才开始转移设备,将近7008台的设施设备只有2000余台机床被转移了出来,其他的只能遗弃或者破坏。

11月8日,日本正式占领了太原,同时太原兵工厂也沦落到了日本人的手中。



先不说日本获得的大型设施设备,仅从太原兵工厂的仓库当中,日本就搜出了步枪2万支,机枪500挺,火炮200门,弹药更是高达300万发。

至于炼钢炉、蒸汽机、精密机床这些设备,在日本的简单修复之下全部能够正常使用。

1937年到1945年,这8年的占领时间,太原兵工厂成了日本华北方面军的造兵所。

里边主要为日寇生产38大盖,迫击炮和弹药,子弹的产量在每月100万发,炮弹5万发。

当年,阎锡山没有转移走的技术工人全部被日寇征用。



这些生产出的武器全部被日寇用在了华北战场上的作战,对日寇侵略中国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等到1945年,阎锡山接回太原兵工厂的时候,整座兵工厂的规模与生产能力已经大不如以前,仅仅能维持正常生产而已。

太原兵工厂和沈阳兵工厂的沦陷,为日本侵华提供了极大的便宜。

阎锡山的思想再前卫也弥补不了在历史当中犯下的罪过,同张学良一样,他们的目光是短视的,危机意识更是没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