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用15分钟,上海大学附属孟超肿瘤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主任王雨田团队就把一个小小的支架置入患者徐伟(化名)的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这是该院内镜减重门诊开诊后完成的首例胃转流支架置入术。
徐伟35岁,体重250多斤,BMI超39kg/㎡,合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等代谢疾病,曾尝试过节食、运动等方法,但收效甚微。面对日益严重的肥胖问题,他上月前往孟超肿瘤医院内镜减重门诊寻求帮助,期望控制体重,改善健康状况。
综合评估后,王雨田主任团队为其在无痛胃镜下成功实施胃转流支架置入术。对于该技术减重的原理,王主任给出了生动的解释:肠道就像“食物加工流水线”,支架放置的位置是工厂里最“勤劳”的“营养吸收车间”,专门负责把吃进去的食物,尤其是碳水、脂肪、糖分分解成营养物质,然后通过肠壁吸收。胃转流支架在这条流水线上装了一段“隔离膜”(长60厘米的高分子聚合物薄膜),形成一个“快速通道”,食物直接顺着“通道”快速往下走,跳过了原本最活跃的“营养吸收车间”,减少了热量和糖分的大量吸收。
更关键的是,这个“隔离操作”还会发信号,让身体减少分泌“促进脂肪储存”的激素,同时激活后半段肠道分泌“让人有饱腹感、调节血糖”的激素,原本“疯狂囤货”的模式变成了“按需吸收”,血糖、血脂、脂肪肝等问题也会跟着好转。
不过,这个支架通常在术后3个月内通过无痛胃镜取出。临床数据显示,大多数人接受治疗后三个月内能减重10公斤左右。
术后,王雨田团队持续跟踪徐伟的恢复情况,进行科学的饮食管理。第20天,他已健康“甩肉”30斤。复查显示,他的血压、血糖等各项生理与生化指标也逐渐改善。
目前,在肥胖及代谢疾病管理领域,临床针对不同肥胖程度及健康需求,已形成药物治疗、外科手术、胃转流支架置入术等多元化的减重治疗体系。随着国家“体重管理年”专项行动的推进,更多像胃转流支架置入术这样的创新技术将为肥胖患者提供精准化选择,推动肥胖从“难治性疾病”向“可管理慢性病”转变。
患者20天前后对比照
不过,王雨田也强调,该技术更适用于BMI≥25kg/㎡且合并代谢异常(如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或BMI≥30kg/㎡的肥胖者,并不是所有人都适用,需要经过医生严格的评估。普通偏重人群更应该关注生活方式的改变来减重,而不是依靠各类手术途径。此外,通过手术减重的患者术后也需要进行科学的饮食管理来维持体重,以免体重反弹。
原标题:《15分钟放个小支架,250斤小伙20天甩肉30斤,黑科技减肥适合哪些人?》
栏目编辑:陆梓华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