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可现在请客吃饭,讲究的可不只是填饱肚子。
董卿在《朗读者》里说过:"世间一切,都是遇见。而饭局,是人与人相遇时最烟火气的社交场。"但这饭局要是组不好,不仅白花了钱,还可能被人当冤大头。
白岩松调侃过:"中国式饭局,三分吃菜,七分吃人。"这话太真实了!有些人你请他吃饭,他觉得理所当然;有些人吃干抹净,转头就把你当傻子。记住这"四不请",守住钱袋子,更守住尊严!
一、只蹭饭不回请的"白嫖党",请一次就够了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这话对某些人根本不管用。我同事小李就是个典型,每次聚餐都第一个到场,吃完抹抹嘴就走人。有人打趣说:"下次该你请客了吧?"他立马打哈哈:"下次一定!"结果三年过去了,"下次"永远没来。
就像撒贝宁在节目里吐槽的:"总有人把占便宜当成本事。"这些人把蹭饭当成日常,朋友圈里晒大餐比谁都勤,轮到掏钱时就装聋作哑。我表哥更倒霉,有个朋友连续蹭了五次饭,最后还嫌菜不够高档。
老祖宗讲"来而不往非礼也",请客吃饭讲究的是礼尚往来。遇到那些把你当长期饭票的人,趁早远离。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与其养个"饭搭子",不如把钱花在值得的人身上。
二、爱挑刺摆架子的"事儿精",请他吃饭自讨苦吃
"众口难调"这句话,在某些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我闺蜜请客,点了一桌好菜,结果有个朋友嫌鱼不够新鲜,吐槽牛排煎老了,连柠檬水都挑三拣四。最后大家饭没吃好,还闹得很尴尬。
就像鲁豫在访谈里说的:"有些人不是来吃饭的,是来当评委的。"这些人到了饭局上,不是嫌环境差,就是嫌服务不好,甚至当众让主人下不来台。我邻居更离谱,请亲戚吃饭,结果对方阴阳怪气:"就这几个菜,也太寒酸了吧?"
老话说"客随主便",可总有人把自己当大爷。遇到这种爱找茬的人,千万别请!吃饭本是图个开心,何必花钱找不痛快?
三、利益至上、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功利人",饭局背后全是坑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话用在某些人身上再合适不过。我同学就吃过亏,有个多年不联系的校友突然约饭,饭桌上热情得不行,结果吃到一半开始推销保险,最后还想借十万块钱。
就像朱军在《艺术人生》里感慨的:"有些人靠近你,只是为了索取。"这些人平时不联系,一请吃饭准有目的:要么想拉你投资,要么想托你办事。我表哥更倒霉,被朋友忽悠着组局,结果成了传销的"接盘侠"。
老祖宗提醒过"防人之心不可无",遇到突然热情的人,先别急着组局。毕竟饭局是感情的催化剂,不是利益的交易场。那些带着目的来蹭饭的人,吃得越多,你亏得越惨!
四、负能量爆棚、爱抱怨的"丧气鬼",一顿饭吃成抑郁现场
"吃饭图个乐呵",可有些人偏要把饭局变成吐槽大会。我朋友请客,结果有个同事从工作骂到领导,从老公抱怨到孩子,一顿饭下来,所有人都没了胃口。最后大家纷纷提前离场,聚会不欢而散。
就像董卿说的:"没有人有义务一直当你的情绪垃圾桶。"这些人到了饭局上,不是吐槽生活不如意,就是传播焦虑。我邻居更夸张,请朋友吃饭,对方全程抱怨房贷压力大,搞得所有人都跟着唉声叹气。
老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负能量的人吃饭,越吃越糟心。与其听他们倒苦水,不如和乐观的朋友聚一聚,起码吃完心里暖洋洋的!
请客吃饭,本是联络感情的好事,可一旦请错了人,就成了花钱买罪受。记住这"四不请",把饭钱花在值得的人身上,把时间留给对的人。就像白岩松说的:"人生苦短,别和错的人浪费饭局。"往后组局,擦亮眼睛,宁可少请几个,也别被人当傻子!毕竟,高质量的饭局,胜过一百场无效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