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红辣椒乐队的《Can't Stop》,以极具颠覆性的方式开场宣告《爱、死亡与机器人》(Love, Death & Robots)第四季来了。



为何颠覆性?因为奈飞(Netflix)突破以往的创意,不再是各种充满宗教、外星人、暴力、科幻的故事开篇,而是用了提线木偶的表现形式,以一整集的长度区重现了红辣椒乐队的音乐现场。



有不少观众以为会有反转,然而随着音乐停止报幕开始出现,不少观众面对近乎纯粹的还原音乐现场的MV而感到迷惑,到底和“爱、死亡、机器人”哪一个主题有关系呢?

看似是一次幽默的开场,实则隐喻着技术、艺术与文化的深度缠绕。

“陈平先师做傀儡,汉旨天下保万民”

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木偶戏重要分支之一。据传,提线木偶戏起源于公元前180年,在国内可谓有着千年传承。在国际上,提线木偶也在日本、西班牙等地被广泛收藏,是世界性的非物质文化象征。



大卫·芬奇导演在第一集中,运用这独特而古老的媒介,展现着充满摇滚风格的激情音乐。意在展示出《爱、死亡与机器人》系列的丰富性和创新性。

印象中并不灵活提线木偶如今随着音乐,在节奏中跳跃、扭动,成为了音乐的"身体载体",突破了以往的刻板印象。



然而这就是所谓全部的颠覆性了么?答案当然不是。提线木偶的本质是表演者在背后通过线牵引木偶表演动作,木偶的灵活性依赖于表演者的能力。

在场上激情互动的主唱、台下激动不已的观众,手机灵活弹奏着的吉他手等,每个木偶身上的线却是清晰可见的,但正是这种清晰的“控制痕迹”,让木偶的“人性”变得更加刺眼。它们不是工具,而像是拥有意识的存在。



这种“看似受控却极具生命力”的反差,恰好对应着《爱死机》一直在探讨的议题:人类与机械的边界、控制与自由的博弈

在激情的摇滚音乐中,正如不少观众的担忧“过多的控制线”是否会纠缠在一起,从而唤起观众对"演出"与"操控"之间界限的思考。

执导过《搏击俱乐部》《七宗罪》的导演大卫·芬奇,从来都是用冷静的镜头语言审视人类最深处的控制欲与反抗情绪。



影视作品的往往会蕴含着创作者的思想,在众人对他作品的解析里,不难看出其本人充满了对系统、秩序、规则的质疑与拆解,而这次的提线木偶,恰好成为了他描绘“控制”母题的理想介质。



大卫·芬奇没有选择遮掩线索,全片无一不是在高调展示:控制是存在的,自由是虚构的。

《搏击俱乐部》:“工作不能代表你,银行存款并不能代表你,你开的车也不能代表你。”

木偶不是人,但可以比人更有人性——因为它们愿意“跳舞”。

这是芬奇式的反讽:即便知道自己被操控,人们仍会用力活在当下、释放情绪、追求意义。摇滚乐的配合下,木偶在舞台上的放肆与热血,不正是现代人面对巨型系统时的小小呐喊?



第一集看似是一场复古的演出,但其背后却藏着对人工智能、人机融合的深度隐喻。木偶是技术的延伸,而今它们不仅跳舞,还传达情绪、配合节奏、营造共鸣——甚至比人类更有“共情能力”。

这与《爱死机》历季所探讨的命题遥相呼应:当木偶(机器)越来越像人,而人类越来越程序化,我们还能分辨“真实”与“仿真”之间的边界吗?



大卫·芬奇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他只是用一场木偶音乐会做出提示:控制与自由之间的张力,或许从未停止过,也无法停止。

就像音乐现场的歌名——《Can't Stop》。

《Can't Stop》看似和“爱死机”的主题无关,实则十分贴合:



提线木偶重现的现代摇滚演出仿佛是在告诉我们,那些关于控制、热爱、反抗与表达的本能,哪怕是在遥远的未来、人类濒临消亡的废墟中,也依旧会以某种形式延续下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