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大亚湾第一中学校园展演中,学生自创情景剧《大英博物馆奇妙夜》亮相舞台。当流失文物化作“历史讲述者”,用跨时空对话诠释复兴历程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这一创意既是艺术实践,也是该校“大思政”教育的缩影——通过社团活动和学科融合,让爱国情怀浸润校园日常。

  近年来,大亚湾第一中学以红色文化长廊为阵地,以学科融合为抓手,通过社团活动形成教育闭环,以红色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该校先后获评“广东省基础教育党建工作示范校”和“惠州市基础教育党建工作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在150米的党建文化长廊前,教师们手持“永远跟党走”手牌,学生们举着“我爱我的祖国”标语,正在参与主题学习活动。长廊以编年体形式展开,既以时间轴呈现国家从革命时期到建设时期的历史脉络,又深度挖掘大亚湾本土红色资源,通过严尚民抗日救亡事迹等展项,再现当地人民的奋斗历程。

  “我们设计了‘手牌+地标’的沉浸式学习模式。”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定期推出党史主题手牌,通过逛街、打卡“长廊地标”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感、互动感。在此基础上,学校还成立了“红色思政讲堂”党小组,以讲座的形式对全校学生进行授课。当前,“红色思政讲堂”一周开展一次,授课讲师通过“寓宣教于故事”的形式,为学生讲述中国共产党人物、惠州红色文化、抗美援朝等相关主题内容。

  作为大亚湾开发区“红色校园”工程试点单位,大亚湾第一中学不仅常态化开展“红色影片”进课堂活动,还精选社会热点事件、现实典型案例融入教学,通过情境化教学设计将红色文化具象化为课堂实践;同时组织戏剧社等学生社团研读史料、创作剧本,通过角色扮演还原历史场景,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认知,激发爱国情怀。  

  采写:南都记者 张嘉培 通讯员 惠湾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