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解放北路有“东方华尔街”的美誉,这条全长2300米的道路上百年建筑很多,能走进去参观的只有两个,一是中国银行博物馆,一是天津邮政博物馆。后者是在大清邮政津局旧址上辟建而成的,欧式风格的建筑掩映在一片青葱之中,显得格外宁静。



走进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一座信差快马加鞭送信的雕塑,下方刻着“1878年3月23日”的烫金字,正是在这一天,我国近代史上第一家仿西方模式的邮局书信馆“海关书信馆”正式开放,对于中国邮政来说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博物馆分为序厅、邮驿与其他通信组织厅、邮政厅、集邮厅,展示着大量实物,其中秦汉时期的“车辙石”、唐代“砖画”、清末“总理衙门”实寄封和我国历史上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都相当珍贵。





复制件魏晋墓画像砖《驿使图》生动再现了距今1600多年前,策马飞奔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邮驿形象,这幅图作为中国邮政的“形象大使”而被人熟知。





雕像还原了李鸿章和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指派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天津、北京、上海、牛庄(营口)、登州(今烟台)五口进行邮政试办的场景。这一事件是我国邮政事业发展的重要起点。



“津海新关”匾额为复制品,其上字体苍劲沉稳,为李鸿章题写。





每一张贴着邮票、盖着邮戳的信封内都是不同的书信,有牵肠挂肚的家书,有情意绵绵的情书,有规矩正式的公务函,每一封书信都可以演绎出一段故事。



馆内展示了不同年代的邮戳,清代尤其多。它们经历百年时光,静静诉说着清代邮政的演变历程,显示着每个时期的独特特点。





古老的建筑本身就带着浓郁的时光氛围,木地板在脚下发出轻微响动,灯光昏黄,一件件文物和一张张褪色的照片穿越时光,仿佛拉着人们走进一段沉静的历史中。



电子产品渗入到生活的角角落落,手写的书信和绿色邮筒越来越少见,打卡天津邮政博物馆却能感受到邮政曾经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感受到书信中的温度和邮戳带来的仪式感。怀旧,不妨从天津邮政博物馆开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