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五大道区域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苑”,这里有很多有故事的楼,北疆博物院也是其一。这栋建筑外观带着明显的西洋风格,砖红、灰、白三色搭配,尽显简约。



博物院位于天津外国语大学校园内,整座校园都是西洋风格的老建筑,外观庄重又不失华美,北疆博物院也不例外,非常适合打卡拍照。



北疆博物院的故事始于1914年,它的建立和一个法国人密不可分——法国博物学家桑志华。从1914年到1939年,桑志华在我国北方地区开展了大范围考察活动,取得了重要学术发现,馆内有他收集的数量众多的动植物、古生物和地质标本。



博物院现存标本20余万件,由北楼、陈列室和南楼组成,是我国早期博物馆中唯一一座原址、原建筑、原藏品、原展柜、原历史文献完整保存至今的博物馆,有中国早期博物馆史上的“活化石”之称。





图书室复原陈列中收藏展示了图书、地图等文献资料,有不少书册权威性极高,是非常珍稀的藏品。



古生物库房内陈列了大大小小的柜子,这里是按原北疆博物院南楼的古生物库房进行复原的。当年桑志华和考古工作者发掘到的矿石、古生物标本等都是在这里进行整理研究和修复的。



北京猿人头盖骨模型是当年最早一批直接从原标本复制而成的模型,“北京人”化石发现于1929年,1941年神秘失踪,在其丢失后,这件模型也更显珍贵。





昆虫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还原了当年的工作场景,实验工具、制作标本工具和各种标本静静陈列其中,桌面上一尘不染,仿佛这里只是暂时空缺,很快就会有科研人员回来继续工作。





木质地板漆面脱落,已有了沧桑模样,明亮的玻璃书柜中一本本“大部头”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从创建初始至今,北疆博物院已有上百年历史,经历过战争,也经历过社会动荡,依然保持着最初面貌,这份珍重已值得动容。



自清以来,不少外国人打着学术研究、科考的旗号来中国“探险”,他们中有带走敦煌藏经洞文物的斯坦因,盗取西藏文物的斯文·赫定,在新疆盗取雕塑艺术品和文献资料的伯希和,然而桑志华在中国25年,考察发掘出的文物几乎都留在了北疆博物院。



北疆博物院很特别,不仅因为它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成为世界一流的博物馆,更因为那些深藏在文物背后的历史,走进北疆博物院,是穿越时空与文物对话,也与历史对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