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5月13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与云冈研究院联合主办的“般若——郑勤砚作品展”在山西大同云冈美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以“般若”为核心,共展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郑勤砚的百余件重要作品。艺术家通过书画创作,与云冈石窟、云居寺经典文物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以“墨中见禅”的理念,引导观者深入思考艺术与自然、心灵与世界之间的深层关系。
180米长的绢本长卷心经作品高悬呈现于“心迹”空间,观众需举头仰望,环绕其四周才能全方位观赏。这种观赏方式突破了常规读图的局限,构建出作者与观众通过“心经”共鸣的无限可能。
在作品《光明境》中,一整部《金刚经》被书写成宝塔的形制,笔墨优雅从容,不激不厉,以超然写意契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智慧境界。
展览现场。主办方供图
郑勤砚介绍,展览名为“般若”,意为智慧。“每次站在云冈石窟前,我总会被一种深邃的寂静击中。”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林茂在贺信中表示,《光明境》系列作品将书法文字以点成线、以点成面,进行组合和诠释,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慈悲、智慧、平和等精神力量。这些由文字组成的当代视觉图像,让人看到背后坚毅的力量与平和强大的精神能量。这类创作代表着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文明根脉中寻找应对现代性挑战的智慧,其艺术实践为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转化提供了独特的风格样式。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范迪安表示,郑勤砚以“般若”为精神内核的创作实践,既是对云冈千年造像艺术基因的当代解码,亦是对东方绘画文脉的创造性传续。此次展览不仅是一场跨越千年的美学对话,更以“笔墨当随时代”的自觉,为中华文化遗产的活化作出了充满哲思与温度的践行。
展览将延续至8月28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