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褶皱深处的怒江醒了,雪水从周围的山中流出,汇成一条条透亮的溪,奔跑在兰坪开满杜鹃的原野。青苔绿萌萌地裹着卵石,溪里的游鱼甩着尾巴游过。青苔其实不是苔藓,而是藻类,生长在流水之下、清水之中,水质越好,它的味道就越鲜美。


采苔人背着竹篓,赤脚踩进还有些刺骨的溪水,用刀贴着石头轻轻一刮,青苔便卷成一张张湿漉漉的绿毯。兰坪人最懂时令,等不得暑气把溪水捂热,赶在青苔发黄死亡前割下。揉成团的青苔摊在竹匾上,晒足日头。随着飘散的水草香,青苔渐渐蜷缩成团团的黑疙瘩。那些未被允许溃烂的绿,最终在人类舌尖绽放成不会过期的初夏。


日子如水流过夏天,某一日,想起水中的幽凉,将晒干的青苔放在温水中浸泡,再在沸水里打个滚。捞出,浇上辣椒油、野花椒和果子熬成的酸汁,恢复了生气的青苔脆生生的,没有腥气,像嚼着脆嫩的树芽。


兰坪清澈溪流中的青苔,至清至净,含有丰富的碘、钙、铁等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对人体健康颇有益处,完全算得上野菜界的天花板。兰坪人用它可以做出一桌珍馐,将洗净的青苔与豆腐同煮,滋味清淡、容色青白;与鸡蛋同炒,金黄的香滑融合着绿色的鲜嫩;素炒,将青苔放入蒜末、辣椒过油炒一下,带出丝丝焦香;拌凉粉,再加点黄瓜丝,口感爽脆酸辣;与鱼头一起炖煮,同源的“朋友”久别重逢,过往、现在缠绵成浓郁的汤汁……


青苔在口中发出植物纤维断裂的脆响,像一声声幽远的叹息。

青苔,是人与自然的契约——取走该取的绿,留下该留的清。


来源 云南日报-文旅头条(记者 缪欢/文 文旅头条、兰坪文旅/图)

责任编辑 吕世成 陈洁

责任校对 猫恩泊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李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