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宁有这样一户家庭,夫妇二人常年关心下一代,积极投身社区公益,他们曾荣获“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等称号。今天(5月15日),是第32个国际家庭日,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他们的故事。


今年93岁的李仁杰,是长宁区委原书记、区政协原主席,离休干部,曾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荣誉奖、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中国好人”等十多项全国荣誉称号。

参加过革命,去过苏北解放区,担任过地下交通员……14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李仁杰,始终在共产主义事业上奋斗不懈。新中国成立后,李仁杰继续参与到上海经济社会建设各项工作中,为推动城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离休后,李仁杰坚持发挥离休干部的政治、经验等优势,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倾注到传承红色基因,关心下一代工作中。“要想红旗飘万代,就要关心下一代。”这是李仁杰的初心,也是他不遗余力践行的目标。他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政治学习教育,支持和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团结教育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


有一次,在长宁少管所,李仁杰和志愿者们为结对的小雨(化名)送来了生日蛋糕。人生第一次过生日,让18岁的小雨声泪俱下,家人早和他断绝了往来,而李仁杰和其他老同志们却成了他的亲人和朋友。在少管所,几百名少年犯安静地听完李仁杰的主题报告,眼中流露出的希望让李仁杰至今难忘,于是他发起了拯救失足青年的“护花行动”,用心用情关爱他们的成长。

作为长宁区“宁说初心”离退休干部宣讲团和“五老”报告团成员,李仁杰积极支持并热情参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读书会,指导青年一代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他深入挖掘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背后一个个鲜为人知、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再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精心撰写宣讲材料,用真挚的感情、鲜活的故事,把党史讲到青少年心坎上。


一直以来,李仁杰和爱人高凤英践行“心怀公益·因爱而美”的理念,共同投身公益、服务社会。

夫妇二人长期坚持社会捐助,二老生活简朴,节省下来的退休金用于各类爱心捐助。他们长期与飞乐居民区的三位学生结对,每年资助孩子们5000元助学金,一路陪伴孩子们走进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受助学生小倪(化名)是一位聋哑人,家中经济较为拮据,在李仁杰夫妇的资助下,小倪始终保持着较为优秀的学习成绩,并顺利考入了大学。小倪拿到录取通知书的第一时间,便冲到了李仁杰家里,看望并感谢夫妇二人。


2019年,李仁杰夫妇商量后,决定发起“初心”奖励金和“初心”奖学金,二老主动联系华阳路街道,计划向社区基金会捐赠40万元(每年4万元,坚持10年),用于激励反哺社区的志愿者骨干、助力社区孩子健康成长。“我们一下子拿不出来40万元,但一年4万还是可以的。”李仁杰说,“如果我们不健在了,就让我们的儿子替我们完成心愿!”其子女也非常支持二老,考虑老人年事已高,还专门在设立基金的协议上添上了自己的名字,承诺将这爱心延续下去。

在去年的“初心”奖学金结对座谈会上,一位受助的学生代表向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的李仁杰夫妇汇报了各自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并表示:“要把这份爱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认识李仁杰夫妇的人们都知道,二老平易近人,不仅关爱广大青少年,资助困难学生,助力未成年人成长,还积极参与社区各类公益活动,始终关爱邻里。2015年,从长宁区关工委岗位再次“退休”后,李仁杰和爱人一直继续活跃在服务社区的第一线。李仁杰家庭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工作,作为居民区议事会成员,对社区工作和楼组文明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并言传身教,带领回家探亲的子女家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在文明公约制定、文明楼组创建和各项社区公益服务活动中,经常能够看到李仁杰夫妇和其家人的身影。

优良的家教家风、和睦的邻里关系、热心的公益行动……如今,李仁杰家庭成为社区家喻户晓的佳话,作为“全国文明家庭”,他们以其实际行动,带动着更多社区家庭共同营造良好的文明社区氛围,积极践行新时代文明新风尚。


图片来源于区委老干部局、华阳路街道

撰稿/摄影:陈容超

编辑:史焕焕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